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夏衍1949年前的简历。

190010月,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1906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1908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5年底,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

1929年,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电影剧本《狂流》等4部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年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到重庆,辗转开展救亡运动。

1944年后,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根据自陈坚、陈奇佳《夏衍传》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夏衍的道路选择”写一则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江西赣州·二模
知识点:民族危机的加深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全国抗战的开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生的反叛者”——陈独秀 有史家说,陈独秀的一生有三次重大的跨越,是天生的反叛者。他的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折射了中国近代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

陈独秀生平大事年表:

1879 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

1896 年考中秀才。

1897 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接触和阅读《时务报》,与维新人士广交朋友。

1901 年因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1904 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 年组织反清私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 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平稻田大学。

1909 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1911 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

1913 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 1914 年到日本,帮助 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1915 年 9 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

1917 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 年 12 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

1919 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 年初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1 年 7 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是中国共产党 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1932 年 10 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1937 年抗战爆发后,他于 8 月出狱。

1942 年 5 月 27 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以上材料整理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


问题:
(1)结合材料,仿照示例,概括陈独秀的几次跨越。示例:第一次跨越:从传的儒家学子转变为维新志士。
(2)民国时期有人说:“陈独秀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概述陈独秀是如何做好“清道夫”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陈独秀的三次跨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 年, 22 岁的宋教仁开始了民主革命活动。1904年,宋教仁随同黄兴等在长沙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被推为副会长。领导湖南起义计划先期泄露,被官府追捕。到达日本后,初就学于顺天学校、政法大学,继入早稻田大学学政法。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表示了对整个国家民族安危的关心。1905 年,宋教仁被推为司法部的检事长及湖南主盟人之一。宋教仁是《民报》的编辑人之一,致力于革命宣传工作,揭露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和发扬民族的自由独立思想。在向西方学习中,宋教仁最感兴趣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和议会政治。19114月,参与广州起义工作。到达香港后,致力于草拟文告、约法和中央制度、地方政治机关的设施。广州起义失败后,宋教仁回到上海,为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上海)起草了章程。.武昌起义之后,宋教仁极力主张实行内阁制。担任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19128月,宋教仁主动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此后就致力于实行责任内阁制,增加了一层抑制袁世凯的作用,进而希望成立政党内阁以握取政权,从而实现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幻想。191210月起,宋教仁专注于选举运动。国民党在两院选举中获得议席绝对优势,进而宣传成立一党内阁,引起袁世凯不满。1913320日,在上海火车站遇刺,22日凌晨不治身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希望袁世凯能够竭力保障民权,自己则虽死犹生。

——摘编 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人物论》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教仁的历史贡献。
(2) 阐述你对宋教仁的评价方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