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1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2024·河南商丘·三模
知识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注: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材料三:包头地区拥有白云鄂博铁矿,煤、石灰石、萤石、耐火黏土等辅助原料也应有尽有。1955年集二铁路建成,苏联通过它向包钢运输了大批建设所需的设备。包钢是建国初期“156项工程”项目之一,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干部、工人、转业军人、学生和技术人员怀着建设新中国、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情来到包头,成为草原钢城的创业者。1959年10月16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地区“寸铁不产”的历史。包钢和鞍钢、武钢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

——摘编自《“一五”计划与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包头草原钢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与英国一样,德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并从英国引进了大量技术。19世纪40年代,德国掀起了铁路建设热潮,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自1850年开始,德国的工业革命全面展开。大量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开采、钢铁生产、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至1870年,工业总产值翻了两番。1871年德国统一后,不断增加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到1880年,教育经费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极大推动了德国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总值赶上并超过英法两国,跃居欧洲第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工业强国。

——摘编自王觉非主编《欧洲历史大辞典》

材料二   当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跨入资本主义的门槛时,欧美先进国家基本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避免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日本明治政府尤为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大力引进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建设了一大批兵工厂、采矿场以及以生产纺织品、水泥、玻璃为主的民用“模范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为了解决因国内市场狭小而导致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1875年入侵了朝鲜,1894年又发动了甲午战争。日本把战争得到的赔款绝大部分都用于军事工业,在此推动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近代工业的主要部门都已经建立起来,在整个工业中,大机器生产明显地占据了优势,表明日本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摘编自李毅《日本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业革命和日本工业革命的共同之处。
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轮船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社会的沟通网络,改变了地面景观。为了便利轮船航运,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也在19世纪被挖掘。海路交通兴起之后,沿着航线出现了一大批沿海城市,如马赛、的里雅斯特、纽约、新奥尔良、蒙特利尔、亚丁、孟买、加尔各答、新加坡、上海香港等。达尔文将这种港口城市称作“轮船全球化”的产物,它们作为枢纽组成了一张遍布世界的网络。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20世纪初,中国铁路业得到初步发展,津浦铁路通过南京浦口联结沪宁铁路,京汉铁路通过武汉联结粤汉铁路。这些铁路经过或中转的枢纽往往出现新兴城市。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石家庄、哈尔滨、长春、济南、徐州、张家口、蚌埠、株洲等城市兴起,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随着近代铁路业的发展,中东铁路使长春取代了吉林,哈尔滨取代齐齐哈尔,新兴抚顺和大连;京汉铁路使石家庄超过了保定,郑州超过了开封,周口让位于漯河。原来的中心城市让位于由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水陆交通变迁》

材料三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已突破1.9万千米,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拥有动车组列车最多、运营最繁忙的国家。在铁路工程建造方面,为适应我国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特点,在路基、桥梁、隧道、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无砟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专业领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我国高铁业通过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使得高铁机车车辆装备制造领域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积极拓展海外经营业务,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亮丽名片,极大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打造出“中国经济升级版”。

——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全球化”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铁路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