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邻国在秋萨罗国(今耶路撒冷)西南,渡太(通‘大’)碛,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毒)痈(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特甚诸国。

——摘编自【唐】杜环《经行记》

材料二   东非宋朝钱币出土统计表(单位:枚)

国家名称出土地点钱币总数量宋朝钱币数量
索马里摩加迪沙4414
布腊瓦21
梅尔卡10
肯尼亚给地32
安哥瓦那65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10
桑给巴尔岛236156
马菲亚岛93
基尔瓦岛2825
总计330206

——根据马文宽《非洲出土的中国钱币及其意义》编制

材料三   1413年,郑和访问了“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1415年,“麻林遣使附船来中国贡献麒麟(长颈鹿)”,引起轰动。永乐帝(明成祖朱棣)极为喜悦亲往奉天门主持欢迎仪式,接受“麻林国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并允许其在明朝境内交易。

——摘编自《明史·成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行记》中的记载和东非出土的宋朝钱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与“麻林国”的交往内容及其实质。
23-24高三下·江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明史》说他“智勇有大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藩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宣德五年(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27550人,分乘61艘船,由南京启航,于宣德八年(1433年)驰返刘家港。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大纲》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简表(部分)

次数时间所到国家(或地区)
第一次140512—14079所到国家有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今印尼爪哇)、旧港(今印尼巨港)、暹罗(今泰国)、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锡兰山(今斯里兰卡)、苏门答刺、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等地。
第五次141712—14197奉命伴送15国使团返国,所到国家有占城、爪哇、满剌加、彭亨、锡兰山、柯枝、古里、忽鲁漠斯、阿丹(今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也门之亚丁)、刺撒(今亚丁附近)、木骨都束、麻林、卜刺哇等地。
第七次143112—14337所到国家有占城、满剌加、苏门答刺、逼罗、锡兰山、溜山、小葛兰、加异勒、柯枝、古里、忽鲁漠斯、天方、祖法儿、刺撒、阿丹、木骨都束、竹步(今非洲东海岸朱巴河一带)等地。

——整理自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编著《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成祖时期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七下西洋的国际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