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神宗年间,山东的女子阿云在为母服丧期间,被叔叔许配给了丑陋的韦大。阿云因不满这门婚事,趁韦大熟睡时连砍他十几刀,但只砍断了他的一根手指。县衙很快将阿云拿住,阿云承认凶手就是自己。于是县衙裁定阿云犯十恶重罪之一的“妻杀夫”罪名,判阿云斩刑。该案呈送州衙后,知州许遵认为阿云纳采发生在为母服丧期间,属无效婚姻,因此阿云的行为不属于“妻杀夫”,而是发生在普通人之间的罪行,且阿云有自首情节,应当判处流刑。大理寺、审刑院及刑部经讨论后,认为阿云的行为应以“谋杀已伤”罪名处理,故判处阿云绞刑,而不是流刑。许遵不服,便奏请皇帝裁决。宋神宗支持许遵,下旨免了阿云的死罪。但圣旨被大理寺驳回,宋神宗只得将此案交由大臣讨论。翰林学士司马光认为,谋杀的主观恶性极大,这种有预谋有计划的杀人行为不可允许自首;而且阿云最初是没有自首的,直到被官府拿获后才招供,司马光认为此种行为称不上自首。因此,司马光坚持按照《宋刑统》判处阿云绞刑。在司马光看来,如果轻饶阿云,那么尊卑、规矩将成为一纸空谈。翰林学士王安石则支持许遵,他认为司法判决应当就事论事,阿云属于“只谋未杀”,所以罪不至死。王安石提出,“因盗伤人”的罪名要重于“谋杀伤人”的罪名,连前者都允许自首,后者也可推知应该允许自首。同时,王安石认为有司的职责仅限于适用法律,至于有争议之处应由皇帝定夺;如果任由有司超越立法原意、舍法而论罪,则百姓对法律的稳定性预期会被打破,致使“人无所措手足”。百官对此案的看法莫衷一是,最终,宋神宗经过权衡,选择了王安石的意见,判处阿云流放。

——摘编自袁易鑫《宋阿云之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神宗年间的阿云案的判决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3-24高二下·湖南·期中
知识点: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阿云案”为宋神宗时期轰动朝野的重大案件,围绕其审理,变法派与保守派在适用“律”或“敕”上展开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68年,登州女子阿云在服母丧期间,行聘于韦阿大,持刀将其砍伤,被抓后交待所犯之事。同年,神宗下救令:“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知州许遵依皇帝敕令拟减刑免死意见。审刑院和大理寺依《宋刑统》条款“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判阿云“谋杀已伤”论绞。这引发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两派分歧,王安石以皇权为尊敕书为大,主张轻判阿云;司马光以法律为大,维护祖宗成法、夫为妻纲,坚持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死刑。此谓“律敕之争”。宋神宗支持王安石意见,下诏赦免阿云死罪。17年后,宋哲宗继位,司马光上台,将阿云斩首示众。

——李庆刚《北宋天字一号案件》

材料二 宋朝第一部刑法典是《宋刑统》,修成于宋太祖时。《宋刑统》颁布后,中经宋神宗、哲宗、高宗几朝数次修改。由于它是宋代开国以来第一部法典,继承皇位的几代君主都不敢轻易修改,所以,每次改动都很小。所谓“刑统”,是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省称,“敕”是皇帝发布命令的一种形式,具有补充、修改甚至废弃律的法律效力。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对“阿云案”的态度及其政治用意。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案件结局一定程度上反映王安石改革结果,试由此分析影响此次改革成败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贯穿“阿云案”的几对矛盾,指出这些矛盾所反映的实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秦朝法律条文的两段史料

史料一

史料二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失期,法皆斩”。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发动起义。

——编译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罚二甲(一甲:1344钱)。“失期三日到五日”,会遭到斥责;“失期六日到旬”,罚一盾(一盾:384钱);如遇”水雨”,则免除征发。

——编译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注:时间跨度为前306年——前217年)《秦律十八种·徭律》

材料二   宋神宗年间,登州女阿云在母亲服丧期未满时,由叔叔作主与一男子订婚。阿云嫌弃其丑腫,趁晚上男子就寝时砍杀他,因阿云力气小,只断男子一指。后阿云归案后,供认了犯罪事实。知府认为,阿云违反纲常伦理,性质恶劣,按“谋杀亲夫罪”定死刑,并上报知州。知州长官认根据宋朝礼仪制度,阿云在母亲服丧守孝期间,婚姻无效,且有“自首”行为,认为应减刑。知州长官将案件上报中央审刑院、大理寺,最终神宗赦免了阿云的死罪。

——摘编自沈茗遥《”登州阿云案”与北宋法律运行》

(1)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信息是否相矛盾,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治国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秦朝与宋朝治国思想的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