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均徭、里甲、雇募,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杂役仍复纷然。故一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清廷在财政上实行“原额主义”,即中央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监察税收完成情况。中国缺乏对人口增长的正确认识,仅关注其带来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结果,将维持原额视为“善政”;原额主义在当时水平低下的行政管理下满足了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帝国的财政体系中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法定财政收入(正额财政),以及法定之外“或公开或私下的不明收入”(正额外财政)。国家分配给基层的经费,往往入不敷出,不得不用附加性、追加性课税来解决,“中饱”“陋规”等私下捐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财源。晚清之前,政府收支大体平衡。鸦片战争前,户部存银不足2000万两。1858年,户部存银仅5万两,难以维持各部运行。

——摘编自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材料三   英国近代税制的奠基石是土地税,直接动力则是沉重的债务压力。在英法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滑铁卢战役后,英国债务总额高达8.2亿英镑。为开辟财源,英国形成了包括多税种的复合税制。一战后,英国近代税收制度基本定型,出现了涵盖国税和地税的税收体系,出台了《印花税法》《石油税法》《增值税法》等法案,适应且促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膝淑娜《税制变迁与英国政府社会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原额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中英两国的税收制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认识。
2024·河南开封·三模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

时期收入支出
1750年以前英格兰的教区(较大的农村社会的地方行政机关)以一定的税率征收济贫税。爱尔兰不存在政府的救济系统,而苏格兰的社会救济则主要以私人自愿捐献为基础。
175018301806年所得税以完整的税制出现。工农业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纳税措施。1795年伯克郡决定,根据家庭的大小和面包的价格对当地的农业工人增加工作补贴。
183019001894年提出了修正遗产税案。关税和货物税占英国政府国家收入的1/32/31834年中央政府开始集中地对救济进行管理;1870年通过教育法建立小学制度,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税收。
190019201907年开始区分劳动所得税和非劳动所得税,1909年开始实行累进所得税制。1908年法律规定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获取年金。1911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把失业保险涵盖在内,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资。

——据韩玲慧《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从1597年至今》整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许多预算外支出数额庞大,“量出制入”成为政府的财政原则。除田赋仍是主要来源外,盐课、关税等传统税项的地位逐渐为厘金、海关税等新增税项取代。各种新税(海关除外)的征收和支配权从一开始就掌握在各省手里。晚清国家财政有三个主要支出方向:军费、洋款、皇室消费,用于如实业、行政、司法等建设的财政资源少之又少。1865189430年间,洋务企业支出总额仅占国家财政的2.9%。清政府一味强调“量出制入”,完全忽视财政收入水平和民众承受赋税的能力,结果自掘坟墓,亡于辛亥。

——摘编自邓小章《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为什么不能成功——以晚清财政为分析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财政税收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建立了国家和商人共利分利的双赢机制,如马端临所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这个基本机制使得商品经济领域中的财富增长可以转化为国家财政。宋代被纳入专卖管理的商品种类更多,且在管理上逐步向间接专卖制度转变,确立了在这些大宗商品的专卖领域中官商的共利和分利机制。相对于直接专卖,这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国家和商人利益的共赢。同时工商业成为为国生财的重要领域,工商课税逐步赶上并超过两税收入,而且工商业收入主要以现钱、轻资为主,政府掌握的专卖商品又是市场的大宗商品,因而工商业收入不仅在比重上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而且在财政调度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宋代财政运行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财政史》

材料二   “厘金”和海关税收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的,由此增多的税收收入对延长清政府统治的寿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状态不属于中央政府对财政基础的再建,也不是财政基础确立的保证条件,具有土地税的附加税性质的各种课征的膨胀,实质上是增大了地方巡抚所掌握的财源。由于过去的法定诸税种的比重的降低,要实现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意志的难度增大了。自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外省的财政报告之类不再上报户部。因此,从1864年起,户部只能通过每年给各省的督抚及海关指派一定定额的京饷来维持中央政府的运转。另外,对于各省间的协饷,户部也以同样的方法来加以分配。但是,这种分配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收支状况来进行的,因而地方上会寻找各种理由来敷衍上面下达的派款指令或减额上缴。

——摘编自【日】岩井茂树著;付勇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双赢机制”的建立途径,并简述其效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状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

时期收入支出
1750年以前英格兰的教区(较大的农村社会的地方行|
政机关)以一定的税率征收济贫税。
爱尔兰不存在政府的救济系统,而苏格
兰则主要以私人自愿捐献为基础。
1750-1837年1806年所得税以完整的税制出现。工农业
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纳税措施。
1795年伯克郡决定,根据家庭的大小和
面包的价格对当地的农业工人增加工作
补贴。
1837一1880年1894年提出了修正遗产税案。关税和货物
税占英国政府国家收入的1/3至2/3。
1834年,中央政府从此开始集中地对救
济进行管理;1870年通过教育法建立小
学制度,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税收。
1880-1914年1907年开始区分劳动所得税和非劳动所得
税,1909年开始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1908年法律规定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
获取年金。1911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也
把失业保险涵盖在内,是由雇员、雇主和
政府三方共同出资。

——整理自韩玲慧《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从1597年至今》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许多预算外支出数额庞大,“量出 制入”成为政府的财政原则。除田赋仍是主要来源外,盐课、关税等传统税项的地位逐渐为厘金、海关 税等新增税项取代。各种新税(海关除外)的征收和支配权从一开始就掌握在各省手里。晚清国家财 政有三个主要支出方向:军费、洋款、皇室消费,用于如实业、行政、司法等建设的财政资源少之又少 1865—1894年30年间,洋务企业支出总额仅占国家财政的2.9%。清政府一味强调“量出制入”,完全忽视财政收入水平和民众承受赋税的能力,结果自掘坟墓,亡于辛亥。

——摘编自邓小章《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为什么不能成功——以晚清财政为分析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英两国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