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7
[明清商帮]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部分商帮简介

经营项目经营特点活动范围

经营方式

商业资本投向

洞庭商帮

粮食、丝绸、布匹、染料、木材、粮食加工、花木果品、药材、买办、银行、钱庄业等以贩运业起步,到后来开辟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以自己的家乡(苏州)为经商活动的依托点(1)运河沿线:包括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2)长江沿线数省

独资经营(直接经营或委托经营)、“领本”经营、合资经营

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金融资本相结合,主要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投资于新式企业等

江右商帮

粮食、茶叶、瓷业、纸业、布业、烟业、盐业、药材、杂货、书业、典当质押业等操业甚广、经营灵活,但资本分散,小本经营,多以本地土特产品为依托;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是借贷湖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两广、河南、山东、陕西、北京、两直、浙江、辽 东、甘 肃、西藏等

以个体经营为主,然后发展到结 帮 贸易、合伙贸易等经营方式

(1)生活性投资:如赡养家人、资助亲友等;(2)社会性投资:如建祠修谱、增置族田及族产、办学助读、建桥修路、救灾赈荒等;(3)产业性投资:如农副业商品生产及开设矿场等

徽州商帮

盐业、茶叶、水材、典当、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借助宗族势力,建立商业垄断,展开商业竞争,投靠封建政权,建立徽州会馆,借助宗法制度,控制从 商伙计,以长途商品贩运活动为主,兼有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淮、浙、楚、滇、黔、闽、粤、秦、燕、晋、豫等,远涉重洋、经商异国者也不乏其人,但主要集中 于三大 区 域:(1)长江中下游地区;(2)京杭大运河两岸;(3)赣江入岭南一线

族人合资经营较为突出,也有合股经营、附资经营等

买田置地,奢侈性消费,办学助读,建祠修谱,增置族产族田,赈灾助饷;但也有一些人将商业资本投向生产领域,开始向早期资产者转化

材料二   长江、汉水从湖北境内穿过,他们除连接湖北各地外,还将湖北与四川、河南、陕西、江西、湖南、安徽、江苏、上海连在一起,并通过其他河流连通华北、华南和西南各地。明清时期各地商人云集,“上而川滇,下而湖鄂吴越,皆有往者,至郡城商市半皆客民,有川帮、建帮(福建帮)、徽帮、江西帮以及黄州、武昌各帮”。清代汉口盐商首领多为徽州人担任,史籍中徽人“举盐英入荆楚”“业盐汉皋”“以盐英游荆襄”之类记载不可胜数。湖北蒲圻所产茶叶则为山西、广东商人所垄断,山西商人将当地所产茶叶运往内蒙古、新疆等地销售,广东商人则将茶叶运往南方各省销售。湖南、江西不少地方从湖北贩回棉花,如湖南邵阳县商人多贩他处棉入内,其中“来自湖北者最多”。

——摘编自段超《明清时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的原因。
23-24高二下·湖北·期中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二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

材料三

明清有两类重要的政府特许垄断,即食盐和广州的洋商贸易。这两类垄断造就了富甲天下的徽商、晋商和广州行商。乾隆年间,徽商和晋商的资产总值超过国库存银,而19世纪初的全球首富是一名广州行商。这些富商所积累的资金,大部分投在扩大贸易范围和网络、经营典当借贷业务、田地、奢侈消费品和慈善事业上,一部分利用政府捐纳制度来取得官位,捐纳制度为商人及其子弟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 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已被突破,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一些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以弥补粮食生产之不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地域间的商品交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那时,苏、杭、京、嘉、湖地区的丝织品;苏松的棉布;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器;佛山、遵化的生铁产品;云南两广的铜铅矿产品;福建、江西、浙江的优质纸;河南、山东的棉花;湖广的粮米;西北的毛皮和药材,充塞着各地的市场。 山西商人的经营“或盐或丝”,徽州商人“贩缯”,山西、陕西商人千里跋涉到江南买丝。……商人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满载而去,商路特别繁忙。工商业的繁荣促成了兼具商业和手工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的双重功能的工商业城市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城镇。……明中叶以后,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在不长的时间里生长出210个市镇,其中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约有160个。……商业活动空前繁荣,联系商品生产者与客商的中介牙行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一面招揽生产者,一面接待四面八方的客商。这种牙行往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着生产者、经营,垄断着市场贸易。

——摘编自苗延波《古代商法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政府实行开中法,商人替政府运粮后可以换取政府的盐引,促使占得地缘优势的晋商发展起来,突破地区限制,北上南下贩运盐茶,垄断西北边贸市场。明洪武年间为了恢复经济,政府在山西组织了大规模的向外移民,他们不时与原籍发生往来,促进了晋豫商路的发展。清朝晋豫地区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在各级市场上得到了快速流通,区域性差异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清初《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之间茶叶贸易增加,恰克图几乎成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市场,也成为晋商活跃的地方。晋豫商路经过明代及清初的发展,到了清中叶达到了繁盛。此时,两省商帮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贸易,并在商路沿线建设会馆,将两省各自特色的产品经晋豫商路转至全国各地。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17世纪,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并逐渐从一个商业贸易公司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闽商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身为中英两国的贸易集团代表,贸易往来频繁。由于中西长期以来各方面的差异,两个贸易集团也存在诸多不同。闽商早在唐宋时期便兴起,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闽商注重诚信道义和家族观念。英公司与其相比,存在时间则短了许多,没有内在的文化积累,只是通过殖民掠夺的方式发展壮大。清朝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之后,商业允许的活动范围虽已恢复,但是经过多年的海禁以及郑氏海商集团的覆灭,中国闽商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明代以前,闽商是封建专制统治下小规模的海上贸易集团,受制于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之后政府管控开始冲破禁令,发展出了私商,但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小型民营产业。英国东印度公司前期是一个商业股份制公司,后来成为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工具。

——摘编自傅晨溪李金云《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闽商贸易往来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晋豫商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析闽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差异。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