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之际,萧何在刘邦攻入咸阳时,“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掌握山川险要,物产分布,经济虚实,郡县户籍的数字等,因而在楚汉战争中圆满地完成了输送士卒、粮饷的任务。由于各朝各代都有这种以地图为工具的做法,故制图学的作用重大,从而使得各代都有一些名臣钻研制图学。

——摘编自丁海斌、汪广东《论“官科技”及其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093年,苏轼上奏道:“臣所忧者,文书积于高丽而流于契丹,使敌人周知山川险要、边防利害,为患至大。”

——摘编自《苏轼文集》

材料三   宋代地图制作空前繁荣。在宋代著名的地图制作者中,有钦命的主管国家某一部门的大臣,如编绘了《守令图》的沈括,地方行政长官和战区军事将领也成为区域地图测绘的主体,甚至一些士人也绘制了一批览胜路线图。

——摘编自王树连《宋代地图缘何空前繁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方重视制图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图制作空前繁荣的原因,并指出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突出特征。
23-24高三下·江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两汉的文化宋元科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秦代颁布挟书令,禁止私人藏书,著书、掌管藏书只限于史官和贵族。西汉惠帝时,取消此禁令,但当时图书出版还处于抄本时代,社会对图书的需求较少。唐代,大量民间书坊应时而生。到了宋代,各级政府机构刻书、私家刻书、坊间刻书都有很大发展。除儒家经籍外,又遍刻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和唐宋名家诗文集、文选等。明清刻书,有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三种类型。官刻本着重刻经史典集;私家刻本以名家诗文为多;坊间刻本除经史读本和诗文以外,为了满足民间文化生活需要,还大量刻印小说、戏曲、百科大全之类的民间读物。

---摘编自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除宗教书籍外,还出版了许多西方科技书籍、报纸和新式工具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量书局和译书馆成立,出版了一批关于西方工艺制造以及自然科学理论的书籍。甲午中日战争后,介绍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学说的图书增多,还出现了商务印书馆等民营出版企业。这些民营出版企业影响日益增大,逐渐成为出版界的主体。20世纪初,中国出版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大批知识分子加入编辑、出版者行列。在众多的报刊杂志中,《新青年》无疑是一面旗帜,成为中国新文化的象征。

——据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出版业与中国古代相比出现的变化,并概述中国近代出版业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看,当时“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由此成为重要的行政工具,承担着庞大帝国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能。正如东汉王充所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秦汉特别是汉代官文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诏、策、敕、玺等皇帝下行文书;二是章、表、奏、议等官吏上行文书;三是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此外,秦汉还有各类司法律令,以保证社会各种关系、各项事务的处理有可遵循的标准。

——摘编自郗文倩《秦汉以文书治天下》

材料二   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有多种沟通途径。朝廷决策,既建立在地方信息基础之上,也依靠地方官员去执行。

朝廷信息下达,除政令文书外,重要途径之一是邸报,也就是政府公报。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情报,皇帝的诏敕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员的任命、赏罚,地方、部门与臣僚的章奏文报等。许多地方官员都是通过邸报知晓中央信息。宋代的地方体制,最高层级是作为监察区划的路;下面有州郡和县两个地方行政层级。朝廷、路分、州郡,都会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和监督。考察结果上报至中央,人事部门汇总比对,决定奖惩。

——摘编自李全德《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文书治国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书行政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后来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东汉时州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的长官名巡察使,或名处置使,后来则定为观察使。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   宋建立后,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设置路级机构,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平等,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三   元代的行省制度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行省事务处理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在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两朝地方监察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利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