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单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17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因而他撰著《日知录》的目的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这说明,顾炎武( )
A.旨在鼓吹心学思想 | B.极力追求圣贤境界 |
C.注重自我道德修养 | D.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
2024·全国·模拟预测
类题推荐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阐释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文,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顾炎武这一主张(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
C.改变了明清学术发展的方向 | D.激发了广大民众社会责任感 |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
A.忽视民生之本 | B.理学扼杀个性 | C.文风空洞浅薄 | D.民为天下之本 |
顾炎武在《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中写道:“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这一主张
A.强调了分权众治的主张 | B.借鉴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
C.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实学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