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也”,“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他在回顾办学历程时说:“因南通棉产著名,首先创设大生纱厂”,“纺纱需棉,须产棉地,乃创立通海垦牧公司。有棉产地,须讲求改良棉种及种法,又创立农业学校,此校在省立农校之前;纺纱需专门人才,又设立纺织学校,此校为全国仅有”。他还说:“农学校之学生,不能为农夫之所为,是可谓学生,而不能谓农学生”。

——摘编自程绍珍《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职业教育在人民期盼中、社会诉求中发展而来。需要宣传反封建的文艺人员,就设立高尔基戏剧学校;需要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就设立红军卫生学校;需要持筹握算的会计人员,就设立财经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工会承担、合资入股、个人捐助等方式。党与人民同甘共苦,想方设法为教学创造条件。红军大学就地取材,自来水是从高处用竹筒把水引过来,住房是利用大树的树杈建造;医学学校门板当黑板,沙盘和木笔作为纸和笔,学校还借用民间桌凳做课桌,学生使用的教材均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编写油印。

——摘编自孟京奥、雷前虎《中国共产党发展职业教育的苏区探索》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从20002018年,高职学校数从442所增加至1418所;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数从1009万人增长到11337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从87万人激增到498万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摘编自宋乃庆、郑智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
2024·安徽芜湖·二模
知识点: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抗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实施焚书禁学,使民间学术和教育活动受到沉重打击。汉代统治者从秦代禁止私学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民间学术活动是不能用简单禁止的手段加以控制的。控制思想意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法,关键要注重实质内容,无需在形式上过多计较。既然太学招生名额有限,地方官学一时也难以普及,那让人们自行求学和施教,只要教学内容符合封建专制统治的利益,又何苦不由其为呢?因此,汉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对私学采取宽容乃至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俞启定、施克灿《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自《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传教士不断深入内地,教会学校也随之增加,教会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增多,以及由外国控制的中国海关、邮局等机关急需人才,同时洋务派所办的企业也需要懂西学的人才,这就给教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会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1877年,在上海举行了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传教士狄考文在会上指出:“基督教传教士为何要努力培养在中国这场注定要出现的变革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才,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能正确控制和指导,就会为基督教取得普遍胜利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摘编自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材料三   1937年8月,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提出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1938年,毛泽东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并决定实现“改订学制”“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及“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等文化教育政策。1940年,毛泽东在《关于文化教育政策》中提道:“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两年时间内,边区增加了2万以上的非文盲。小学的学生数量由1937年的约2000人增加至1939年的20401人,增加了10倍以上。

——摘编自李斌、张应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统治者允许私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改革工作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年,经不断修正,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公布了“新学制体系”,史称“壬戌学制”。它一反清末民初仿照日本学制的模式,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四”的单轨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经国民党政府修修补补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这个学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该学制规定:高级小学、初级中学可以设立职业科,高级中学分为普通、农业、工业、商业、师范等科目。

——摘编自袁强《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等

材料二   英国幼儿教育是在18世纪后期“自由”与“博爱”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为纺织厂的工人建立第一所幼儿学校;1911年,麦克米伦姐妹在德普特福创建“户外保育学校”,招收所有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贫民和工人的幼儿。在英国,由于受到卢梭、欧文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正规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1988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第一次在英格兰和威尔逊实行全国课程,加强了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干预。20世纪90年代以后,《兰伯尔德质量报告》和《皇家艺术学会报告》都强调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兰伯尔德质量报告》建议学前课程应当建立在八个主要学习领域,《皇家艺术学会报告》指出,应当为所有3-4岁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摘编自蒋盈《英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提出培养的“圣人”、“成人”、“君子”等,就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强调尊重儿童个性,培养生气勃勃、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并积极参与生活的人。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在自己的实验基地,有计划地实施了德、智、体、美及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薛小雷等《浅谈“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幼儿教育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教育有何相同之处。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大力探索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受士、农、工、商阶层划分的影响和手工业生产门类、生产水平的限制,职业教育多为家族式、师徒式的技能传承。1903年,清政府推出“癸卯学制”,职业技术教育被正式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从总体看,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相对缓慢,人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认识模糊,在读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的学生,东部地区每一万人中占比为115人,西部地区占比为58人。1985年,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培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家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1996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法》。2005年,国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李红《浅谈中国职业教育现状及竞争力》、董强《改革开放4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为了对德意志工业化启动和发展创造条件,1814年以来,普鲁士依靠国家政权坚持执行“行业促进计划”,在各省开办职业学校和职业研究所,以培养工程师、工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政府组织年轻官员、技术员、企业主和部分手工业者去发达国家访问学习。1969年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即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形成责任明晰、各司其职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提供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掌握工业生产技术的熟练劳动者。德国职业教育始终反映了产业界的需求变化。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吕栋腾《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要素识别与考评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现代史上中国、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普鲁士)职业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