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3年,学者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日本立国,以神武天皇纪年,所以溯立国之始也。……故中国之有黄帝,犹日本之有神武天皇也。取法日本,择善而从。……中国政体达于专制极点,皆由于以天下为君主私有也。今纪年用黄帝,则君主年号从属空文,当王者贵之说,将不击而自破矣。”

当年《江苏》杂志首先使用了黄帝纪年,卷首刊载了黄帝像。不久,《黄帝魂》《浙江潮》《国粹学报》《民报》等报纸杂志和当时出版的书籍如《猛回头》《警世钟》等纷纷刊登或转载黄帝像,相率使用黄帝纪年。武昌起义之后,湖北军政府的文告以及各省响应的文告都采用黄帝纪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喻大华等《论晚清“孔子纪念”与“黄帝纪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黄帝纪年法的提出及其实践。
2024·浙江·模拟预测
知识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之前的姓氏谱系原本是多元的。 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一昌意- +颛顼(舜、禹);二是黄帝一玄嚣- -嬌极- -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然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

材料二   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一股“黄帝热”在中华大地兴起。不同版本的黄帝肖像画公开发行,有关黄帝事迹的书籍多次出版,很多有识之士主张采用黄帝纪年。1903 年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源。为吾四百兆汉种之祖者谁乎?是为黄帝轩辕.氏。”他还谈及使用“黄帝纪年”的三大好处:一是“黄帝之前,历史事实少,孔子之前,历史之事实多,故以黄帝纪年,则纪事一归于简便,而无由后溯前之难”。二是“日本立国,以神武天皇纪年”“中国之有黄帝,犹日本之有神武天皇”。三是“中国政体达于专制极点,皆由于以天下为君主私有也。公纪年用黄帝,则君主专号,徒属空文,当王者贵之说,将不击而自破矣”。在清末的十余年间,黄帝纪年成为革命时尚。

——摘编自张新斌《百余年来“黄帝纪年”倡行的两次高潮及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黄帝热”不同于汉代之处并分析其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 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 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
(3)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出处
汉武帝建元元年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资治通鉴·汉纪》
唐贞观七年
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
《贞观政要》
清雍正七年
始设军机房
《清史稿》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 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 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
(2)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