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庚子事变后,中国新思想界提出了建立国民政治的主张。

当时的中国尚缺乏建立多数人参与的国民政治的条件,但西方平民主义的影响,民主的平等逻辑,以及动员大众参与救亡的现实需要,却使部分中国人开始追求大众民主。这部分人认为,中国政治不但是专制政治,更是满人对汉人的“贵族政治”,必须以民族革命去除满人的贵族特权,才能建立国民政治,实现国民权利平等。他们将主权在民看作共和政治的本质特征。其中很多人信奉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与国民公意说,戴季陶将“人民”“国民公意”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实际上是将“国民国家”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国家机关当作“国民公意”的化身。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调是治民,而非民治。由于缺乏“国民政治”的思想传统,国人在初接触近代西方政治思想时,能以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观念理解其议会制度与选举制度,却难以接受“民主”、人民自治的观念与制度。另外,受传统贤人政治论以及西方精英主义的影响,鉴于实际的国民程度,立宪派以及部分中间派人士则因恐惧“暴民政治”而鼓吹精英政治、贤人政治。

对于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争论,陈独秀表示并不排斥少数精英的作用,但强调“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代庖。 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真正国民政治的实现必须“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希冀政府立宪的开明专制论,主张由革命党创立共和的革命程序论,主张“中坚阶级”主持共和的贤人政治论,都不可能得真正的共和宪政。

——邹小站《清末民初思想界关于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湖南·一模
知识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庚子事变后,中国新思想界有人提出了建立国民政治的主张。他们认为:欲国民能力发达,以竞争图存,必须赋予国民以参政权,建立国民政治。国民政治不但可提高国民能力,且能限制专制权力,保障产权,发展资本主义,以对抗列强的经济压迫”……“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在20世纪初渐成新思想界的共识。其中,革命派主张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立宪派要求建立国民的立宪

而立宪派则较多地受精英民主论的影响,他们恐惧下等社会当政,认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当以中等社会为立足点、主动力,不赞成过早向下等社会开放政权。梁启超主张必先新民,牖启国民之政治思想,培育其能力,再实行国民政治,不赞成在国民资格未备的条件下实行国民政治。

民国建立后,立宪派强调人民主权说于学理不通,也不适合中国当前之需,且易生流弊;革命党人则将主权在民看作共和政治的本质特征。

思想界围绕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发生的争论持续发酵。

——摘编自邹小站《清末民初思想界关于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思想界围绕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争论出现的历史背景。
(2)围绕“清末民初革命党人的政治主张及实践”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