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印度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本国的供求平衡。1947197630年间,印度共进口粮食1.22亿吨,花费60多亿美元的外汇,粮食短缺不仅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而且直接影响政府及国家的稳定。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中间人”制度,排除一些对发展不利的因素,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立一套与之不同的有效进步的农业生产制度。其次,独立以后,成立了粮食政策委员会、粮食收购委员会、粮食调查委员会、粮食价格委员会和中央政府粮食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印度粮食公司。这些相对稳定的粮食机构,对粮食问题进行干预,对印度的粮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沈开艳权衡《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发展情况。

时间主要内容
1949~1952进行土地改革、大兴水利等粮食增产政策及粮食自由购销和政府调控市场相结合的粮食流通政策
1953~1977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压低粮价、限制粮食消费
1978~1984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3废除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4~2003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调节农民收入
2004年以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印度和新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23-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试
知识点: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加之资本家投机,粮食供求矛盾尖锐,维护粮食安全成为人民政府的第二战场。严峻的政治局面与经济形势迫使我国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此时粮食安全的核心是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并为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具体做法是:在粮食流通环节通过市场垄断,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在粮食价格方面,实施压低粮价的政策;在消费环节通过计划定量分配,限制粮食消费。与统购统销和压低粮价相匹配的是与之适应的组织基础。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通过农村经营主体的再造,从微观上为统购统销与低粮价政策提供了基础和组织保障。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表

时间主要特征
19781984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0废除粮食统购制度,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11993通过购销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废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19941997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调节农民收入
19982003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2004年以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举措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所做出的努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