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32
【国际秩序演变】

材料一   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后,扩大棉花的播种面积,促使埃及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市场。19世纪末,埃及的知识界人士提出振兴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经济,通过合法的方式建立主权国家。1900年以后,他们开始转向寻求民间支持,创办报刊《利沃》(旗帜)作为宣传世俗民族主义思想的舆论阵地,进而创建祖国党。之后,下层民众的政治参与开始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一战期间,下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促使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趋于高涨。一战结束后,埃及主张通过谈判结束英国殖民当局的控制和实现埃及的政治独立。19222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埃及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但保留了英国在埃及的四项特权,即埃及服务于英国交通的需要,英国控制埃及防务等。

——摘编自哈全安《中东国家史——埃及史》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大英帝国不可避免的走向解体,特别是1947年印度独立,动摇了苏伊士运河作为不列颠与东亚殖民地通道的战略地位。1955年,埃及与苏联交好,苏联向埃及提供贷款,技术、材料等。1956年,埃及与中国建交,同时埃及宣布将与苏联进行全面合作,让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深感不满。同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虽然惨败,但在经济和政治上却是赢家。埃及借由这场战争从英法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使埃及的国家主权更加完整,增加了埃及财政收入,促进了埃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抵抗以色列与英法联军的军事入侵,使他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及阿拉伯国家的代言人。总之,“日不落帝国”在一种“喜剧的形式”中结束了它的抱负。

——摘编自刘萌《苏伊士运河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一战后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并从整体上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二战前后英国在埃及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日不落帝国’在一种‘喜剧的形式’中结束了它的抱负”的含义。
23-24高三下·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知识点: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非洲殖民地化与苏伊士运河

材料一 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为缩短欧亚贸易航程并与英国争夺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利益,1859年,法国极力支持并开始与埃及合力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1869年运河通行。

1882年,英国驱逐法军后建立军事基地,完全占领埃及并最终取得运河控制权,埃及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

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

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

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75 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

2015 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1)依据材料一的地图,结合时代背景,简述非洲殖民地化的历程。
(2)依据材料二,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加纳是通过“分而治之”和“间接统治”的方法进行殖民统治的。这使一些酋长和知识分子认为通过合法的途径就能够使他们争取到民族的自决权,二战后加纳的独立就是在恩克鲁玛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实现的。曾指出“印度和加纳的独立斗争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的恩克鲁玛在独立运动之初指出“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自治,一个是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另一个是采用合乎宪法和法律的非暴力方法。……我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

——摘编自张象《论加纳独立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克鲁玛“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的原因。

材料二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为缩短欧亚贸易航程并与英国争夺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利益,1859年,法国极力支持并开始与埃及合力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1869年运河通行。

1882年,英国驱逐法军后建立军事基地,完全占领埃及并最终取得运河控制权,埃及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

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

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

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

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

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2)依据材料二,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英国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并挫败了德国、奥斯曼帝国军队夺取苏伊士运河的企图。战后(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其在运河区的驻兵权。名义上独立的埃及法鲁克王朝满足于偏安一隅,听任英国的“保护”,传统的伊斯兰法遭到约束,世俗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大行其道。1936年,英国迫使埃及签订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在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国的军港等。

——摘编自王联《一战对当代中东地缘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   作为阿拉伯世界较早实现政权世俗化的国家,不管是纳赛尔(埃及共和国缔造者)还是萨达特(19701981年任埃及总统),都曾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帜,自觉承担起为阿拉伯世界收复失地的神圣使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穆巴拉克(19812011年任埃及总统),选择了全盘西化,埃及一度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局面,成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表面繁荣背后,埃及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移植以西方基督教新教文化为前提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度的经验而来的,西方的自由与民主制度遇到伊斯兰文化土壤,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国家政治整合的困境根源在于伊斯兰文化和新教文化的剧烈冲突,伴随着全球化的猛烈狂潮,中东国家一直在东方与西方、伊斯兰文化与新教文化之间徘徊、游弋。

——摘编自郭小虎《埃及政治整合困境探源与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埃及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埃及政府推动民族复兴的努力并加以简要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