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东亚长期存在以朝贡体系为特点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以天下观、朝贡体系二位一体为历史逻辑。天下观是自先秦逐步形成的涵括中国和“四夷”的空间和秩序观念,朝贡体系是天下观理想模式的现实映照,二者互为表里,不能相互脱离。朝贡体系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制度及背后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朝贡体系中的册封制度从封赐爵位到不断添加内臣化官爵、再到仅封爵位,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清朝划分朝贡诸夷和通商诸夷等,都显示了内外观念的逐渐变化。而民国时期从华夷观念走向“五族共和”和“中华民族是一个”,体现了中国已经从内部完成了对天下观、朝贡体系的历史逻辑的超越。

——摘编自黄纯艳《朝贡体系维护了古代东亚和平》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1-22高二下·全国·开学考试
知识点: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统治者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材料   秦汉王朝建立后,“海内为那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从思想观念转变为现实。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一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二是“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植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那县体制的治理方式表现出高度认同。四是因俗而治。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其一,创造并长期维护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体系。其二,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系列治理理念与制度体系。其三,构建并传承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为主题,运用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