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隋朝开始经唐朝健全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代科举取士分为制举和常举两大类。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多临时设置,意在选拔特殊人才。常举为例行的定期考试,通常每年举行。常举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等,其中最重要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誉,因此进士科极受人们重视,每年应试者少则八九百,多至一两千,而考取仅十余人。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事务,要求建立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公职更广泛地向社会敞开,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机会均等、自由竞争,而旧的官僚机构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使政府不断扩大对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分赃制”导致政府工作的不连续、不稳定,影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为英国通过公开、平等、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提供了依据。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科举制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他们以考试择官作为武器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作斗争。

——摘编自陆国泰等《国家公务员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确立和发展科举制的政治基础,并列举唐以后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确立文官制度的原因。
23-24高二上·贵州黔东南·期末
知识点: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的选官制度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及其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官员的选拔是古今中外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科举每年皆考,自北宋宋英宗始定三年一考,从而为考生精心准备考试、提高文化素养提供了时间保证。唐代取士分“常科”和“制科”两类,前者有明经、进士、秀才、明书、明法、明算等科,后者则多达八十余科。宋照宁后则罢诸科,最终仅由进士一科取士。唐代科举分“馆学、乡贡试”和“省试”两级考试,宋代则分“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明朝永乐二年,在殿试基础上增加了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的“馆选”,正统年间又增加了选拔乡试考生的“科考”,从而形成了包括“科考”“乡试”“会试”“股试”和“馆选”在内的“五级考试体系”。

——郭培贵《中国科举制度改革》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十一届三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

——摘编自角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之后科举考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些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察举制度,每岁必举。东汉末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知人善任,人尽其用,并充分考虑人才背后的关系。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隋炀帝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注重对品德的考察;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隋唐时期官员选拔条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