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伊战争之初,由于担心苏联乘虚而入,也担心美国人质问题恶化,美国对战争的表态是“保持中立”。但战争爆发后不久,为了打击霍梅尼领导下反美势力很强的伊朗,美国开始暗中大力扶植伊拉克,向伊拉克提供贷款、情报等。面对伊拉克的猛烈攻势,美国担心伊拉克将成为海湾强国,使其无法介入该地区。再加上对伊朗垮台会导致其落入苏联之手的恐惧,美国决定在支持伊拉克的同时,保存伊朗的实力,使其不致被伊拉克打败。1982年,美国与伊朗进行秘密接触,并在暗中帮助伊朗,如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美国的盟国获得美国武器及零配件。19824月,伊朗大举反攻,面对此种情景,美国又采取支持伊拉克的政策。19844月起,两伊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美国继续执行其“弱势均衡”政策。

——摘自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两伊战争中策略的演变,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的“弱势均衡”政策。
2023·河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伊战争(19801988年)之初,由于担心苏联乘机而入,美国表态“保持中立”,并申明愿与两伊改善关系,同时私下认为:“(它)对海湾地区的威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来巩固我们的安全地位。”因此,在战争之初美国便暗中扶植伊拉克,为其向美国购买军民“双重用途”的装备、技术提供便捷,以打击反美的伊朗政府。直到19823月,伊朗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时,美国与伊朗进行秘密接触,并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美国的盟国获得武器及零配件。19824月,伊朗大举反攻,美国随后坚定了支持伊拉克的政策,并在“伊朗门事件"后得以加强。战争期间,双方竭力打击对方的经济目标,实行“经济消耗战"。据估计,战争中两伊共死亡约100万人,伤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亿美元,同时,在此过程中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得到巩固,历代统治者头痛的伊拉克国家构建和民族整合的难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战争结束后,两伊均未能实现自己初始的战争目标,并认识到武力并非输出革命的最佳途径。

“伊朗门事件”即1986年美国被曝以大批装备及有关伊拉克防御的军事情报换取在黎巴嫩真主党手中的美国人质获释。

——摘编自冀开运 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两伊战争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5年,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支持伊朗境内的阿拉伯人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斯兰共和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他奉行先打击美国,后惩罚苏联的政策,主张伊斯兰革命是世界革命,输出革命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伊朗支持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穆斯林反对逊尼派穆斯林的斗争。1980年,伊拉克突袭伊朗,两伊战争爆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苏联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两伊战争一开始,伊拉克占据上风,这时苏联很担心伊朗在军事上处于劣势而倒向西方。因此,苏联打着中立的旗号,暗地里却用军火武器大力支持伊朗,并派遣了军事顾问和情报专家。但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分歧和伊朗的强硬政策使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之后,苏联开始缓和与伊拉克的关系,19831月……苏联新领导几乎全部满足了伊拉克在武器方面的一切要求,以缓和多年来伊拉克对苏联的不满情绪,1984年后,苏联也采取了如护航、实行武器禁运等手段来促使伊朗接受停战。

——摘编自朱凯琪《浅析两伊战争中苏联的外交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两伊战争中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