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5
严复《天演论》引发了清末民国时期诸多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书刊的翻译引进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奏

1854年严复出生在福州一户普通人家

1866年因家贫无力走读书科举之路,13岁进入福州马尾船厂附设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

1879年25岁归国教书,后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职近20年

1895年本年度始陆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章,批判现存体制,疾呼改革

材料二   书成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分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两个部
分。

进化论强调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

伦理是书的重点,强调伦理道德在进化工程中的作用。赞同进化论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但认为人类是有智慧、讲伦理的生物,人类文明中生存下来的人们都是“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严复《天演论》

1898 年,严复以“信达雅”为原则将赫胥黎的著作翻译到中国。 “信”是精确, “达”就是能将意思传递到读者身上, “雅”就是追求语言的典雅。

严复在翻译时,只取原书的前半部分“进化论”,删除了后半部分“伦理学”。不仅如此,严复的翻译不是直译,而是意译,用文言文大致勾勒了赫胥黎的思想,有时是为了表达清楚原著的思想,干脆发挥自己的想法,在文中加入了不少原文中没有语句, 并且做了评论。


翻译完成后,定书名为《天演论》。

材料三   后续

《天演论》出版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淘汰”等名词很快成了报纸文章的热语,风行全国。谭嗣同在看到有关进化论的文章后,向人推荐“好极、好极”;梁启超读完译稿后将进化论消化吸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自视甚高的康有为看到手稿,也不得不承认: “眼中未见此等人。”革命党人也承认: “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天演论》还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甚至做了一些学堂的教科书。据说光绪皇帝读后专门在紫禁城召见了严复。

--以上材料据张程《民国说明书》、黄克武《反思现代》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对《天演论》评述,以“《天演论》与求‘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3-24高三上·山东济宁·期末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后改名复,福建人。年少时期,为了生计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1877年,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中国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赴英之初,严复和其他同学一样,其穷求西洋奥秘的信念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观察后,他的兴趣与视野不再限于指定的海军专业,在课余经常阅读有关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著作,开始从制度层面及价值观念上探寻西方富强的奥秘。1879年7月,严复以“考取头等毕业”,9月底,赴母校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教习。1880年,被调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4年,甲午战败极大地刺激了严复,面对同窗好友的牺牲以及辛苦创建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他痛心疾首。1895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在天津的《直报》上接连发表文章呼喊改革,希望通过报纸大声疾呼来改造社会、救亡图强。从1896年至1909年,严复翻译了八本哲学和社科类的名著,目的是“致力于译述以警世”。1897年严复在《国闻报》上连载赫胥黎的《天演论》,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救亡图存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犏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的特点及编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从灭绝物种的时间分布和活着物种的空间分布两个方面,提供生物进化的证据。进化论发表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教会等保守势力尽全力反驳,甚至不惜采用人身攻击的手段.但科学界很快就接受了达尔文的理论,并将其作为生物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社会学和政治学家中也有人接受进化论,把它演绎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至于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达尔文理论,后来经过科学家的发展与修正,到20世纪就变得越来越完善了,已为人类从整体上接受.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1897年12月,严复开始在《国闻报》上陆续发表他对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选译作品,即著名的《天演论》.严复一方面用文言文意译了它的主要内容,同时附加了自己的许多见解.他反复宣传和强调“变"的观占,大吉疾呼:要顺应“天演"的规律,改革现状,变法维新,才能避免危亡之祸.《天演论》-发表,震动全国,“风行海内",渠启超根据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在《时务报》上大做文章.人们和学校也纷纷用“竞存"适者"进步"之类的词汇命名,一时成为时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天演论》发表后风行海内的原因。
严复是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他的成长经历充满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6年,14岁的严复参加福州马尾船厂附设船政学堂,入学考试,名列第一。

1871年,19岁的严复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并在“建威”舰实习。随后前往新加坡、槟榔屿等地。次年,严复于扬武舰上实习,前往日本长崎、横滨,台湾等地。

1877年,因表现优异,25岁的严复被派住英国学习海军专业。初入朴茨茅斯学校,后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高数、物理、化学、海军战术、海战公法和海军炮堡建筑等。留学期间,勤学博览,研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受驻英公使郭嵩焘赞赏。两年后归国。

1880年,28岁的严复被委任为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

1885年,32岁的严复参加福建“乡试”,但不幸落第。

1888年,35岁的严复参加北京顺天“乡试”,再次落第。

1889年,严复升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参加乡试,再一次落第。

1890年,严复升任北洋水师总办。三年后,回福建参加乡试,第四次落第。

1898年,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该书问世产生了巨大反响。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据董小燕《严复思想研究》等


对严复的人生轨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