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当权统治集团开始把西方科技与新式工业引入中国,开创了近代第一轮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为政要先利民的主张,主张政府应更多关注经济领域。洋务运动以后,以严复为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逐步意识到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立国之本。郑观应提出同列强要“决胜于商战”,马建忠认为“民富,商务为首”,康有为也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进而推动国强。实业家张謇主张“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材料二   战前(1914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摘编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三   (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后的优势日益突显,职工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积极进行生产技术创新,设计研发了汽锅、药材粉碎机等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前4个小时可以生产出500斤女金丹,现在只需2小时。

边东子《国宝·同仁堂》

材料四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英文名称为The Belt and Road,名称缩写为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实现“民富”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同仁堂生产效率变化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可行性。
23-24高一上·北京通州·期末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三大改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民本・民富・国强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很多治国思想,节录如下: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当权统治集团开始把西方科技与新式工业引入中国,开创了近代第一轮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为政要先利民的主张,主张政府应更多关注经济领域。洋务运动以后,以严复为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逐步意识到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历立国之本。郑观应提出同列强要“决胜于商战”,马建忠认为“民富,商务为首”,康有为也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进而推动国强。实业家张謇主张“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将工作的重心从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西方国家通过工业化迅速强大的事实、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工业 化探索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借鉴等使得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工业化道路,寄希望于通过工业化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使国家能在短期内强大起来。

1951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准备以 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是首先重要并能 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953年8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央财经 会议结论时,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 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富民强与国家实力的增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相关具 体表述如下:

①1979年3月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②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 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概括材料中治国思想的共同点。依据所学分析产生原因及影响。
(2)与古代相比,晚清时期的“民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4)仿照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富国强与         ”角度提炼一 个主题,运用相关史实对该主题加以简单说明。(抄写示例不得分)
【示例】
主题:民富国强与党的政策
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等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民富・国强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提出很多治国思想,节录如下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   治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   梁惠王》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   富国》

(1)概括材料中治国思想的共同点。依据所学分析产生原因及影响。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当权统治集团开始把西方科技与新式工业引入中国,开创了近代第一轮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为政要先利民的主张,主张政府应更多关注经济领域。洋务运动以后,以严复为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逐步意识到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乃立国之本。郑观应提出同列强要“决胜于商战”,马建忠认为“民富,商务为首”,康有为也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进而推动国强。实业家张謇主张“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2)与古代相比,晚清时期的“民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将工作的重心从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西方国家通过工业化迅速强大的事实、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工业化探索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借鉴等使得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工业化道路,寄希望于通过工业化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使国家能在短期内强大起来。

1951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38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央财经会议结论时,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黄茂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富民强”思想的理论嬗变和实践探索》

(3)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富民强与国家实力的增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相关具体表述如下   

19793月在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2017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仿照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富国强与____”角度提炼一个主题,运用相关史实对该主题加以简单说明。(抄写示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济南惨案”所引发的全国性反日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第一次群众性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斗争。同年7月7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以外交部名义发表《废约宣言》,称:“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及双方平等互患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表示决心依如下三原则加以重订:(1)已届满期之条约,当然废止,另订新约;(2)尚未满期者,国民政府当以相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3)旧约满期而新约未订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面对南京政府的修约要求,且迫于中国民众和舆论的压力,欧洲各国政府在坚持新约未订之前旧约继续有效的前提下,大多表示愿意根据平等互惠的原则,派出全权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订立新约。……7月10日,美国驻华公使马克谟奉命照会国民政府,表示愿与中国订立关税新约。

材料二   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终于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1973年,基辛格希望美国能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同时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中国则谴责美国退回到与台湾保持密切关系的老路上。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使中美双方再次接近。中美同意在关键的地区争议问题上,采取平行的或互补的行动。中国不再强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是提出第三世界应更关心反对苏联的扩张主义。在70年代末,中美关系取得了质的突破。

材料三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态势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可行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