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8.8%,赶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及全球,已经扩展至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秦迪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及其优化研究》

材料二   目前,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摘编自陈相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浅析》2011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年至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认识。
23-24高一上·湖南衡阳·期末
知识点: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国策推动了外贸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总额由1981年的440.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2位,跃升到2013年的4.1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实现了向贸易大国的跨越。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左右,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我国已经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从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口商品方面,实现了以机械设备等为主到以能源与资源性产品为主的结构性巨变。

材料二   贸易立国是二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国策。二战后,日本政府扶植在品质和价格上具有充分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企业,积极从欧美引进新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外国的先进设备和尖端技术,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保持良好、协调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成长方式以“出口、设备投资主导型”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逐步走上“质量经济”之路,更加重视进口,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摘编自黄安《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加到12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1978-20O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8.1%,进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尤其是2001年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年份出口商品进口商品
原料半制品制成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89315.628.555.98.491.6
191039.82535.217.682.4
192040.121.139.428.571.5
193049.715.734.626.973.1
193648.312.339.544.555.5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从进口的生产资料品来看,1913年从国外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为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了1936年,已增至3850万关两,占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生铁、钢和其他建筑五金、化学产品、工业用染料和颜料等商品的进口值及其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大为增长。1913年这些商品仅占总额的11%,到1936年已增至24%……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及原材料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古比重很高,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典型的粗放式的特点,其增加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的推动……

——摘编自《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