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2月,在同印度的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4月,中印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协定中,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双方同意,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同年6月,周恩来先后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都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罗建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82年,党的十二大作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论断,实现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江泽民指出:“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摘编自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23-24高一上·河南·期末
知识点: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就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愿意在和平、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但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而且与中国之间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着睦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派遣的代表团就关于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于19531231日至1954429日在北京进行了谈判。12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4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该协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国际条约上成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1954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6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以及6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一向敌视中国共产党,即使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仍没有改变对华态度,拒绝承认新中国。面对美国错误的对华政策,中国共产党除了联合以苏联为代表的一切反帝力量奋起反击外,别无选择。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高现朝《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是正确的现实选择》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取得了新进展。“一五”计划期间,党和国家认识到,想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目标,必须保持更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和着力改善与周边国家尤其是邻近国家间的关系。中共中央指出,各国各民族都有长处与优点,“如果两种制度的国家再搞成铁板一块,互不来往”,会使国际局势紧张。周恩来于1953年访问缅甸期间,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中缅关系的准则。19546月,中印两国首次提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罗睿《“和平共处”原则的历史演进和当代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