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镇统于州县,例无设官”。为解决治安与税收上的困难,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改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不断抗争。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摘编自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对二者的走向加以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城市在自治发展上的相同原因及表现。
23-24高二上·广东深圳·期末
知识点: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世纪以来的西方基层治理经历过多次变化而逐渐走向完善,建立了良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及事件说明
1066年诺曼征服征服者将英格兰1/5留给自己,认命郡长官进行管理;1/4给教会;其余纷纷给180个直属封臣(领主任命庄园的管家与服务人员,村民则自己选举代表其利益的“村头”管理);并在之后出卖了许多城市的自治权。
1688年光荣革命后王权的减弱及其枢密院的衰落,大大减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再加上强烈的地方主义影响,治安法官免于中央干预而成为地方事务的主宰。
1835年《市政法案》调整了城市管理职能,政府积极发挥治理作用,从“自由放任”到“有限治理”模式,对市议会的职权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定。但是诸如公共卫生区教区委员会的一些组织执行人员仍由志愿者担任。现代地方自治的原则从此被正式确立下来。
1969年《社区发展项目》出台后睦邻组织运动持续发展,在贫困地区,由当地牧师发动大学的学生帮助服务平民,以便实际了解平民的生活情形,在社区内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服务的浪潮快速兴起。地方政府致力于提出明确要求与设定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等方式,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西欧地方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2)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基层治理的变化并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前,庄园是英国主要的基层单位,堂区是天主教会的基层单元。堂区主要执行宗教圣礼、道德说教、宗教慈善职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英国经济贫困、社会分化等现象日益突出,这对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16世纪初,堂区的世俗职能逐渐发展,成为世俗政府的基层单元,其主要职能有贫民救济、秩序维持、纠纷调解与基础设施维护等。围绕这些职能,堂区设置教会执事、济贫监护人、治安督察员、司法调查员、街道检查员等。这些公职人员大都无薪金,由当地的中上层人士担任,一年一选,由堂区会提名,平民大会表决,通常不得连任。堂区官吏不仅要对本堂区负责,而且要对上级政府负责,接受上级政府的监督和指导。

——摘编自邓云清《转型时期伦敦的堂区政府与社区自治》

材料二   清代,由于赋役制度的变化,使国家对地方基层社会民众的统治与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雍正、乾隆年间,保甲取代里甲,成为州县之下,直接统治乡里的基层组织。保长的选充关系到保甲组织能否有效地统率乡里,服务于官府。对保甲组织各级首事的选充,保甲章程规定:“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者,报官点充。”乡保一职差务繁重,承办催办钱粮、各种差役、稽查匪类、编排户口之责。州县政府的各种差务与政令经过乡与村庄这一渠道,层层下达。

——摘编自孙海泉《清代地方基层组织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英国堂区性质转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堂区与清代保甲组织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层治理的认识。
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因素及历史过程,直接影响城市特点的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动因多样,安全保障、行政管理、交通枢纽、土地状况、农耕技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皆为古代城市起源的动因。中国古代城市的核心区是行政和宗庙结合的功能区;背北面南成为公共建筑布局的重要主导原则;科举和官学(包括私学)机构是城市的重要设施;城市的行政、宗教、教育等设施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的腹地居民;工商活动一般在空间布局和营运上受到歧视和严格控制;城市虽设城墙和门卫,但一般人员的往来和在城内居住不受限制。……宋代以前,城市大多具有政治或军事功能,宋代以后,不断由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转移。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在乡村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数量大大增加,人口显著增长,规模日益扩大,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逐步发展成为都市,……灿若繁星。中国城市文明自成体系,它是土生土长的,与世界其他城市文明特别是中世纪西欧出现的城市有很大差别。

材料二     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古希腊罗马古典城市,4世纪后,古典城市走向衰落,后多被废弃。二是中世纪欧洲城市重新兴起。开始于10世纪,13世纪达到高峰。城市兴起于封建主的土地上,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主经常把城市居民作为农奴对待,或者以领主身份干涉城市的经济活动,引起城市的不满。城市市民联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如行会)与封建主进行斗争,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在争取城市自治过程中,国王经常站在城市一边,支持城市自治(如法国)……。城市的兴起,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古时期产生的议会中,都有城市代表(如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说明那时的城市已经具有重要地位。19世纪开始第三次城市运动,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现代城市。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与古代中国城市在功能和影响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