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7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杨树诚(1885—1973)河北省盐山县人,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由于聪慧刻苦,备受英人赞赏。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
民国9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材料二 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仅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因此,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上述两则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三哥不可临危而退,我第五战区的军粮还得仰仗三哥哩!”杨听罢,慷慨地说:“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军粮供应无虞。”1938年5月,蚌埠、徐州不幸先后沦陷。至此,杨树诚的两处面粉厂已供应了第五战区的面粉计达60多万袋,这对支援江淮御敌、台儿庄会战及过境部队的军需,起了一定作用。
材料四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并据此指出以宝兴面粉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期间杨树诚没有内迁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014·江苏·一模
知识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九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

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民国十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材料二 民国十七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以求得他们的保护。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杨听罢,慷慨地说:“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军粮供应无虞。”

—上述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树诚第二面粉厂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树诚的企业没有内迁的原因及其面粉厂的发展前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值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八国联军入侵,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战时北方军民粮食短缺的现状,使得荣氏兄弟嗅到了面粉的商机。况且此时清政府卖国求荣,与外国签订的通商条约中规定面粉进口不征关税。于是两兄弟从面粉行业开始迈上了他们实业救国的第一步……在面粉厂生意风生水起的过程中,他们敏锐地观察到了新的商机:包装面粉需要布袋,制作布袋需用布匹,布匹则依赖纱厂供应,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给自足。于是两兄弟于1905年在无锡建成振新纱厂。一战期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急速扩张,尽管内部也潜伏着危机,但总的来说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这既得益于“天时和地利”——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更有赖于人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二人的团结奋斗。

——摘编自魏鼎《荣氏兄弟创业史及其经营思想浅析》

材料二   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完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娃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仅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材料摘编自《蚌埠市志》

材料三   世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缫丝业最大的打击在于需求锐减及丝价暴跌。1930年,上海有缫丝厂102家,由于出口减退,多数缫丝厂陷入经营困难,翌年便减少到70家,缫丝设备也从25400架减少到18000架。1932年,除经济危机的摧残,“一·二八事变”的战火直接导致很多工厂受损,相继停业或倒闭,工厂数继而降到46家,丝车数也减少到12000家。随着恐慌在19331934年的进一步深化,持续开工的工厂愈发所剩无几,到1933年末只有10家,到19345月仅剩不超过6家,上海的丝厂以20%的开工率创该年各行业最低。对于民族工业面临的困境,国民政府未提出积极的救济措施。

——摘编自《世界经济危机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衰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家族企业在20世纪初期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缫丝业衰落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有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材料二   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伯父荣宗敬雄才大略,父亲荣德生讷于言而敏于行,平实勤励。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材料三   荣毅仁说:你们知道我家过去是搞面粉厂的。面粉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说一个故事。武威物时候很不容易,刚开始没有多少钱,有一年发大水,小麦很潮,放久了有一股味道。我父亲就下命令,不能买潮湿的,都得买最好的。后来,市场上的面粉一比较,我们的最好。荣德生在1943年对自己的经营之道以一副对联作了总结“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荣宗敬的名言是: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因之无月不添新机,无时不在运转。人弃我取将旧变新,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事,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必其能成功。……荣氏兄弟在银行拥有股份,并且还与银行总经理结成儿女亲家,为企业借贷扩张打下了基础。

材料四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它的实质是什么?这一现象最终结果及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兄弟发展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二十余年中,发展最快的是哪一段时间?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荣氏家族的经营思想。
(4)根据材料四国民党统治后期荣氏企业艰难发展直至后来向海外拆迁,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5)通过以上材料对荣氏企业兴衰历程的介绍,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