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冯梦龙(1574一约1646年),苏州府吴县人,出身书香门第。他从小博览群书,年轻时准备走科举入仕之途,但直到五十七岁时才考中贡生。他推崇李贽的离经叛道与疏狂放荡。从三十多岁起,他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编辑、整理和改写、创作受社会欢迎的通俗文学故事、民歌、剧本等。编成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较之《孝经》《论语》刻板正经地宣讲封建伦理,它更易于被民间接受。“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进而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言展的高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三言》与《十日谈》在时间上虽然相差了二百多年,但是因时代背景的相似使得无论在题材来源、情节架构、主题意旨以及思想观念诸方面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各自成为东西方启蒙文学的先驱。

——摘编自郭秀媛、詹福瑞《《三言》与《十日谈》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梦龙能够在文学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其作品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部文学作品时代背景的共性。
23-24高三上·江苏扬州·期末
知识点:小说与戏曲 文艺复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梦龙(1574~约1646)从小博览群书,思想活跃。年轻时准备走科举入仕之途,但他为学不拘,因而难入八股制义的堂奥,仅为诸生。他推崇李贽的离经叛道与疏狂放荡,学魏晋士人之风度,混迹于秦楼楚馆与茶楼酒肆,领略到与儒家书斋生活迥然异趣的世情。从三十多岁起,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编辑、整理和改写、创作受社会欢迎的通俗文学故事、民歌、剧本等。《三言》最是著名,有的叙述男女情爱,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有的描述文人雅事。其中不少篇章发出为妇女争取人权的呼声,以妓女、丫环、艺人等社会底层妇女的不幸遭遇,来鞭挞封建专制的腐朽,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如初刻、二刻《拍案惊奇》等,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他的《三言》传到日本,日本文学家仿其书体,撰成日本的“三言”。《三言》中的部分篇章还被人辑入《今古奇观》跨洋渡海,成为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的小说集而风行文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冯梦龙投身通俗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梦龙通俗文学创作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