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已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的规模非常有限。……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之美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与出现大量过剩人口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美国的矿山、铁路、制造、建筑等行业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美国铁路公司为了出售铁路沿线的大量土地,大企业为了招募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纷纷在欧洲各国设立代理机构,一方面大肆渲染移民获得廉价土地、经营家园的美妙景象,另一方面广泛宣扬美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的优越条件,以广招劳动力。……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据统计,1860年至1890年,美国国内对各种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所发出的专利许可证有四十四万份左右。在美国重大科技发明中有许多是外来移民直接带来的或创造的。在外来移民中,有很多来自欧洲、亚洲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且外来移民大多具有开拓冒险精神。因此,外来移民的涌入为美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力的提高。如“美国制造业之父”斯莱特就是一位外来移民,美国最早的新型纺纱机就是他制造的。

——摘编自傅捷等《试论外来移民对美国近代经济的作用》

材料三


——摘编自(英)科林·麦克伊韦迪、理查德·琼斯《世界人口历史图集》


判断材料三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人种,并结合材料一、二,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论述
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之美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与出现大量过剩人口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美国的矿山、铁路、制造、建筑等行业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美国铁路公司为了出售铁路沿线的大量土地,大企业为了招募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纷纷在欧洲各国设立代理机构,一方面大肆渲染移民获得廉价土地和经营家园的美妙景象,另一方面广泛宣扬美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的优越条件,以广招劳动力······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有美国的“制造业之父”之称的塞缪尔·斯莱特是典型代表。斯莱特(1768-1835),生于英国德比郡,14岁起学习纺织,掌握了纺织制造的全部知识。1789年11月,塞缪尔带着他充满脑海的先进工业技术,不顾英国对熟练工人外迁的禁令,打扮成了个农场雇工,乘上了赴美国纽约的客船。1793年,塞缪尔凭借记忆,成功地复制了阿克莱特纺纱机,他拿着这些机器,于当年年底,在帕塔吉特与人合伙开设了一家全新的纺织工厂。这也是美国工厂制度的开始。对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成功仿制,使美国的棉纺织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成为打响美国工业革命的第一枪。几年以后,塞缪尔的兄弟约翰也从英国来到美国,并带来了克隆普顿(1753-1827)发明的“缪尔纺纱机”的相关知识。

-摘编自韩和元《看待中美技术竞争莫陷进“萨缪尔森谬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外来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移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而欧洲的移民正迎合了美国的需要,他们在年龄、性别、就业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移民中男子都系年富力强者,85%是从14岁到44岁之间且以男子为主,他们中许多人从事最艰苦而收入又较低的工作,并在制造业中承担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是修筑中西部铁路的主力。……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移民的后代给美国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在不少行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庞大的外来移民,意味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有人统计,因移民而形成的附加资本积累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此外,欧洲移民在促进国外资本的流入、带动美国农业的发展、丰富美国多元文化等其他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概括匈奴西迁对欧洲的政治影响。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至20世纪的相关史实,以“移民的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始终保持着较大规模,“起了缓解地方饥馑危险的安全阀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迁入,1700年,万人以上的城市已增加到7个,1750年,增加到了20个。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结果居住拥挤问题日益严重,形成了一个个贫民窟。物价的上涨,许多人因找不到工作,而陷入贫困境地,为了生存常常被迫组成各种帮派,从事偷窃和抢劫活动,对社会公共治安和政府的统治造成严重威胁。

——摘编自江立华《论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

材料二   欧洲移民迁徙运动,既有美国的“拉力”作用,又有欧洲的“推力”影响。由于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欧洲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欧洲各国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人口过剩的负担,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此外,美国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19世纪上半期,不少人为逃避欧洲国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陆月绢《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说明16至18世纪人口大规模流动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拉力”和“推力”的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欧洲移民迁徙运动产生的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