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61
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高低受国家的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材料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采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将“消除失业、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动员几乎全部劳动力参与经济建设……70年代末我国城镇劳动年龄内女性就业的比率已达到90%以上
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女性劳动参与率
90.6
90.94
89.49
87.72
86.02
84.99
83.33


——《新中国劳动参与率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材料二
问题:提取材料一、二中有关中、美女性参工率变化的信息并加以评析。
2014·黑龙江·三模
知识点: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五计划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第一次城市化高潮发生在19491957年,以城市为中心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政治机制在城市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19501月,北京市政府首先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发展方针,改造旧城。其后,南京、成都、上海等各大城市也提出类似口号,并采取了具体措施。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产业基础,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一批城市快速兴起和发展,“一五”期间仅内地就新增资源型城市21个。1949年,中国的设市城市数为120个,1957年设市城市增至176个。

——摘编自何一民、何永之《从跟随者到领跑者:新中国城市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回眸》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发展加速,全国县改市和乡改镇的数目增多,使城市人口增幅较大。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设200多个城市和8000多个建制镇,这些城镇的设立又大大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使国有经济焕发生机,更使民营经济取代乡镇经济,并获得蓬勃发展,同时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引擎。据统计,我国城市化率从1990年的26.4%上升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水平比80年代上升幅度低2.3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摘编自李嘉岩《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
朝代
纪年
年份
户数(万户)
人口数(万)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33.31
5959.50
东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
57
427.96
2100.78
桓帝永寿三年
157
1067.80
5648.69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
1616.39

炀帝大业五年
609
890.75
4602.00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
5291.93
北宋
徽宗大观四年
1110
2088.23
4673.48
南宋
光宗绍熙四年
1193
1230.29
2784.51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
5984.90

成祖永乐元年
1403
1141.58
6659.83

世祖顺治八年
1651
——
1063.33
高宗乾隆十八年
1753
——
10275.00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1650年—190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百分比图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政府的人口政策也在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建国初期“人多是好事”是生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使人口迅猛增长。60年代,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1970年开始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1982年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性别比的失衡,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还有独生子女在主流城镇社会成为中坚人口等,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搜狗百科《计划生育政策》等资料整理
(注: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总人口比例出现的变化特点,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5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