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该决定赋予了城镇房屋公有的性质,并规定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所以房屋并无进入市场买卖、流通的可能,导致当时在新房屋的开发建设方面,只有国家统一投资这一渠道。……国家对城镇职工收取少量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房屋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这样的政策使得城镇居民对房屋近似于无偿使用。1979年我国以西安、南宁、柳州和梧州四个城市为试点,国家统一建设房屋,允许出售新建住房。1980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1982年政府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承担购房费用。……政府随即将改革的目标转向了提高住房租金。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3-24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知识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美国、与及大多西欧国家住房的有关资源与政策重点集中于低收入户,一般由最低收入的20%至50%住户不等。居民不论收入都享有居住在这些地区不单是存在于宪法的权利,而是有具体的法律条例阐述和保障,并有相应的行政部门执行及足够的经费支持。……至于中等及高收入户的住房需要,政府交由市场供应,只作出宏观的调控。管理的主体在政府,市场外还有社区及非营利组织。……这些非营利组织一方面较政府部门有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集结一定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又容许居民作出近距离的监督和参与,可以较好的运作政府资助,切实的改善低收入户的居住情况。

——摘编自中国政府门户网站《低收入人士住房政策》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该决定赋予了城镇房屋公有的性质,房屋并无进入市场买卖、流通的可能,当时在新房屋的开发建设方面,只有国家统一投资这一渠道。……1979年我国以西安、南宁、柳州和梧州四个城市为试点,国家统一建设房屋,允许出售新建住房。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1982年政府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承担购房费用。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国家住房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住房保障制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这一时期,国家对城镇居民主要采用福利分房制度。这既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居民住房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又导致国家财政日趋紧张。198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改革目标,允许公房出售的政策由此被推及全国各个城市。1983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城镇私有房屋管理条例》,鼓励并推动城镇居民私人建房,提倡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此后,私人建房的合作范围开始扩大,类型也不断多样化。此外,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个人只需支付三分之一的房款,政府和单位承担剩余的三分之二)承担购房费用;1988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始了“提租补贴”的实践。由于当时处于改革的探索阶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改革举措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客观上却为此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住房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住房改革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