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33
阅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随着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环境适应力强的美洲高产作物被引进中国,使过去那些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和高岗山坡成为宜农土地。同一时期受到迅速增长的人口压力,国家政策也开始鼓励人们尽力垦殖,在这二者的双重作用下,失去土地的农民,即“棚民”的活动范围及强度迅速扩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高阜处所,种植茶树、山薯、杂粮等物。或傍崖为屋,或砌石成蹊,谷口崖腰,人烟相接。”一遇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淤接涨”的景象。

——摘编自魏梦菊《明清美洲高产作物引进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英国现代农业不断发展。调查显示,当时英国的土地持有者人数超过100万。但其中不到7000人占有着全国80%的土地,而大约400户土地贵族却掌握着全国24%的土地。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少2/3的谷物收入和3/4的脱粒以及大量的日常谷仓工作是由农用机械完成的。此外,诸如种子的改良、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也大量采用机械完成。在此背景下,英国的农业利润不断增加,18511873年间,英国的农业利润翻了一番。到19世纪末,土壤肥沃的东南部农业区,形成以谷物生产为主的格局;降雨充沛草原区,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威尔士东部和苏格兰北部,地势较高、土壤条件较差,则以畜牧业为主,兼营林业;英格兰中部、北部和苏格兰南部平原,以谷物和畜牧业并重。据统计,在18431900年间的10名英国首相中有7名是土地贵族,内阁其他职位也多数被土地贵族所占据。几乎整个19世纪,英国的土地贵族阶层始终牢牢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军队的大权。

——摘编自丁士军《从下往上看:英国农业革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6~17世纪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影响。
23-24高二上·云南红河·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0年左右,一艘西班牙货船将美洲的马铃薯运回国。而马铃薯在西班牙多数时候是由于品相难看被人当成是“球菌”,除了将马铃薯提供给远航少食的水手和作为牲畜的饲料外,人们拒绝食用马铃薯。在当时的欧洲文化体系中,土豆属于茄属植物一类,会导致麻风病,因此高傲的欧洲人拒绝食用这种属于未开化、被征服种族的食物。而在英国,由于女王的厨师不幸误将马铃薯的块茎扔掉而烹饪了含有毒素的叶子,导致宴会人员身体不适,女王下令禁止食用马铃薯。马铃薯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普及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德国人,因为18世纪中叶德国发生瘟疫,马铪薯价值凸显。自此,马铃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逐渐传播到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以及英国,成为欧洲国家全体民众的主食。它改善了整个欧洲国民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在180年间,人口增加了17倍之多,但单一的马铪薯种植也为后来18451848年的爱尔兰大饥荒埋下隐患。

——摘编自孙可歆《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历史社会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随着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环境适应力强的美洲高产作物被引进中国,使过去那些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和高岗山坡成为宜农土地。同一时期受到迅速增长的人口压力,国家政策也开始鼓励人们尽力垦殖,在这二者的双重作用下,失去土地的农民,即“棚民”的活动范围及强度迅速扩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高阜处所,种植茶树、山薯、杂粮等物。或傍崖为屋,或砌石成蹊,谷口崖腰,人烟相接。”一遇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淤接涨”的景象。

——摘编自魏梦菊《明清美洲高产作物引进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美洲作物外传的原因及在欧洲传播受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6~17世纪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加快了经济作物的商品化过程。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都推广高产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除了随着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扩大了全国耕地以外,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扩大了增产途径。传统的精耕细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以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从15世纪最后30年开始的圈地运动到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英国经历了从中世纪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农业革命。农村资本主义关系的较早出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较大规模的商品化农业的建立,在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和促进其发展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工业革命的发生也为农具的改良、农业机械的发明和推广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的逐渐采用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相对减少农业劳动力起了重要作用。1801-1881年,农业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中的比例从35.9%下降到12.6%。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与英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近代英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