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9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为了支持代价高吊的战争,提高了关税税率。1862年和1864年,国会先后两次提高关税税卑,彻底扭转了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关税税率下降趋势。1861年时美国的关税免除条目上列有182种商品,到1862年下降到99种,而到战争结束时,除了国内制造业所必需的原材料之外,几乎所有商品都被征收关税。南北战争的最后一年,关税税率被升至平均47%,海关收入则从1861年的3960万英元上升至1864年的1.023亿美元。这两次关税税率上调虽然很大程度上源于战争的资金需要,但在恢复和平后,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开始在政府内外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各种临时性的国内税收被迅速取消,但关税税率不仅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反而继续攀高,保护主义政策逐渐被制度化。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材料二   如表为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统计表。

年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机税率
1870一187244.2%
1873-188342.3%
1884-189045.3%
1891-189448.9%
1895-189742.6%

——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体现出的政策倾向,并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关税政策产生的影响。
23-24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为了恢复本国经济,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受贸易保护政策影响,1920年美国出口总额约为80多亿美元,到了1929年已经下降至50亿美元左右。此外,美国贸易顺差也不断减小从1920年的近30多亿美元一路下降,虽然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基本持在10亿美元以下。这激起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情,于是在192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宣扬贸易保护的胡佛当选。随后,美国于1930年6月签署了《斯穆特—霍利美税法》。该法案修改了一千多种商品的进口税,使美国平均总体税率从之前的15%左右提升至接近20%的水平,美国实行高关税的措范遭到了欧洲多国的强烈反对和回应。例如德国和英国的总体关税税率由1930年的10%左右上升至1932年25%的高位,而整个全球贺易整体的总体税率也从10%左右上升到20%。由此,美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尤其出口跌得更多,基本都保持在负20%左右,失业率则从5%一路攀升到了25%以上。受贸易战影响,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同比增长从1930年开始均转为负增长,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在1930年到1934年期间持续萎缩,跌幅一度高达40%。

材料二   1970年之前,美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但随着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实力持续增强,美国贸易逐渐转向逆差。1977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从310亿美元持续扩大到1987年的1595亿美元。面对国内日益糟糕的经济和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先后出台了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包括著名的301条款。但是,实际上美国在70—80年代发动的贸易战并没有解决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问题。作为70—80年代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日本经济也在90年代付出了巨大代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超:《历史上美国如何打贸易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背景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从现代美国历史上发起的这两次贸易战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指的是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型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协定关税、洋行垄断、长期入超以及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不等价交换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又失掉了海关行政权。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物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这自然极有利于外国商品在华倾销,而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物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

——摘自《中国近代贸易史料》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除鸦片外,并未能很快在中国打开销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取得内地航运通商和免纳厘金等特权后,市场才逐步扩大。1895年甲午战争时,进出口总值达3.1亿余海关两(一海关两合1.558银元)。而入超达2840万海关两。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对华贸易也急速膨胀,1931年贸易总值达23.4亿余海关两,入超达5.2亿余海关两。旋因东北市场被日本占领,以及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贸易额锐减,到1936年仅有10.5亿余海关两。抗日战争时期,币制混乱,若折合美元计算,则1941年后方和沦陷区合计,贸易总额仅保持1931年水平(未计美元贬值)。战后,1946年,贸易总额有了一定增长。

贸易总额中,各国所占比重则以它们在华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的消长为转移。大体上,早期是英国执牛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渐居上风,抗日战争后则为美国所独占。

——摘自《中国近代贸易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关税主权的演变进程,并指出关税主权的丧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世界制造业的相对份额国家

日本

美国

年份
1860

2.60%

7.20%

1900

2.40%

23.60%

材料二   1870年11-12月,日本政府派遣大藏省少辅伊藤博文前往美国考察,由于受到美国高关税保护制度的启发,1871年3月,伊藤博文在给政府的意见书中指出,“尚未臻于完全开化之国如我国者”,关税保护乃是最合适的制度,英国之所以富强也是由于“初借此法大兴产品之制造”,现在英国人主张自由贸易,“并谋诱导我国亦行此法”,“此乃彼国谋求自利之术,对我国有大害;我国应如同美国设置关税保护,以发展我国内之生产”。当伊藤博文回国时,他已经成为以关税保护、国家银行和内部改善为核心的“美国制度”在日本推行的坚定支持者。

——摘编自贾根良《中日大分流—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并没有走上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道路,而是政府通过对本国弱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使得原本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转化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经过经济复苏阶段,日本的国民经济开始走上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迫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压力和自身为参与经济全球化所作的必要牺牲,开始从贸易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强国。

——摘编自党琪、刘玮《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制造业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