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2
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进程中,我国有许多创新型的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大多数省市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简称“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改变了过去全国“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

1979年8月,国家开始“拨改贷”(即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的试点。从1981年起,国务院决定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实行拨改贷,后又决定,从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与此同时,从1979年起,国家先后恢复或单独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79年改为专司基建贷款,后改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四个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包括四大专业银行的新的金融体系。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评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的改革举措。(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3-24高三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与世界范围内的行政体制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态”特征。1982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行政改革。1988年的行政体制改革跳出了精简机构的单一向度,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1993年,中国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对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1998年,实行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直接管理企业脱钩,同时大幅裁并国务院组成部门,撤销了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陆续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为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积极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理论,我国2008年的行政改革就是在充分借鉴西方大部制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2008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2013年启动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次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年份持续时间改革目标改革重点改革效果
19823改善计划体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机构精简和废除终身制
19881推进职能转变改革经济管理部门部委减至41个,编制大减
19935市场性行政体制转变职能,加强综合调控政、企、市、社关系更紧密
19985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精简机构,转变职能部门减少到29个,人员优化
20035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预期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20085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大部制改革完成预期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