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柏坡时期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战的关键时期。面对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不可阻挡,国民党反动政府便打起“和谈”牌,毛泽东毅然选择将革命进行到底。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使用了“现代化”这一概念。他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这点上,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摘编自郭强《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对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及其当代启示》


围绕“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紧扣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3-24高三上·河北沧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注重对于国家管理者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重视通过道德教化,培育官员的家国情怀,激发官员的浩然正气;通过法律规范,规制机构的职责程序,约束官吏的行为举止,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历代王朝所实施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中,道德始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德治”成为历代统治者所弘扬、追求的政治理想。在官吏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道德规范所涉及社会关系比重,道德治理的社会覆盖面以及实施效果,都充分展示了“德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摘编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各解放区也开始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革命根据地的政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阶级基础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建构的新的政权结构模式。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去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 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全国也还有个别的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公社所有制,群众不愿意拆散,能够保持的就让它保持好啦,也有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的,比较多的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有些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田”、“五统一”等等。以各种形式包产到户的恐怕不只是百分之二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发表的时间,说明文章认为应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并简析该文对新中国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发表这篇讲话的背景,并简述这些“新的情况”在新时期取得真正成功的表现。
(3)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工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的著名论断,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②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探索与创新,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也有一个特例,就是北洋水师。整个洋务运动都是变物不变制,器物可以引进,大工厂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学习,但一般的制度性变革是不被允许的。不过,筹建北洋水师却把制度也变了,要想练制一支新式的海军,不变制度是不行的,像当时买回来的定远号、镇远号这类大军舰,都类似于一个小工厂,如果不对制度进行变革,这些军舰根本没法操作。所以,北洋水师全面引进英国体制,把英国的军阶制度引进中国,只是把具体的称呼都改了;同时还把英国的军官请来,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训练中国的水兵;让从福州船政局毕业,又海外留洋归来的学生当管带或舰长,指挥军舰。所以说,北洋水师对传统的军事制度变革得比较彻底,但它也有自己的问题。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各解放区也开始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革命根据地的政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阶级基础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建构的新的政权结构模式。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围绕建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设立政策性银行,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以及正确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新组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已经投入运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正在增强,金融市场秩序有所改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有所规范,金融总体运行正常。

——曾培炎《关于当前经济形势》1995年4月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水师对传统的军事制度变革得比较彻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引进器物的做法并对该做法加以客观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金融体制改革”出现的政策性背景,并简述21世纪初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中所取得的成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