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8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一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少数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多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实现的。与华夏文明认同,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实现历史进步的基本路径,而周边少数民族与华夏文明认同的结果,便是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

材料三   



《元晖墓志铭》拓片(局部)

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因病去世)。

——摘编自《元晖墓志铭》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族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华夏文化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依据材料内容,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哪些史实?
23-24高一上·北京西城·期中
知识点:疆域的奠定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是包括固有之二十八省、蒙古、西藏而成之整个国土,中华民族是由我汉、满、蒙、回、藏及其他各民族而成的整个大国族。日本帝国主义肆意武力侵略,其目的实欲亡我整个国家,奴我整个民族,凡我任何一部分土地,任何一部分人民,均无苟全侥存之理。

——摘自《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新华日报》1938年7月2日第3版)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族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元晖墓志铭》的具体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内容,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哪些史实?

材料一:墓志铭文中的民族交融



《元晖墓志铭》拓片(局部)

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昭成皇帝(北魏高祖拓跋什翼犍)之六世孙。······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幼涉经史,长爱儒术·····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天子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

-----摘编自《元晖墓志铭》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四: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问题:
(1)材料一属于什么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一内容,具体说明可以印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