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即使是在中苏结盟时期,中国也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的直接或间接的批评和抵御,从来没有在涉及重大原则问题上作出有损于国家主权、国家独立和国家利益、国家尊严方面的任何让步。中国在处理同美国的关系问题上,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寻求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的努力。

——摘编自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了60多次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的活动,涉及包括苏联、美国、英国、波兰、古巴、荷兰、保加利亚、意大利、朝鲜、日本等近20个国家。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59年9月,中国同西方“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有文化友好代表往来的也有2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往来平均每月达20人左右”。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根据材料,围绕“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3-24高二上·河北保定·阶段练习
知识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之下,新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的认识深受苏联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将民族主义国家视为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因此,在政治和外交上否认中立主义的存在,以致19554月万隆会议召开之前,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的亚洲国家只有印度、缅甸等5个国家。19537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宣布在外交上采取“继续坚持和平政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方针,并在1954年逐步形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新的外交战略。参加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顺势而为的战略行动。在外交关系上,中国积极转向周边国家和亚非新独立国家,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主动拓展国际空间的意识。

——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

材料二   1982年起,我国逐步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繁荣。中国主张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并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中国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独立自主,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摘编自《建国五十年五十件大事》

注:材料出处中“建国”应为“新中国成立”,为尊重原文,故不进行改动。

(1)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外交战略调整的背景。
(2)说明从1982年起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特点和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总特点是“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之后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结束,严格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局势的缓和,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左”转和中苏关系的破裂,政策转向依靠美、苏之外的“中间地带”。虽然经历了变化,但大体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突破“一边倒”战略,只是在中苏同盟的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

——摘编自陈少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步调整对外政策,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针对苏联的“一条线”外交战略。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主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并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成熟的一次。

——摘编自颜永琦《从结盟到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景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当时调整外交政策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北京终于在其后几个月开始实施一个全面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国走上了通往工业化的道路,在1953年下半年还进行了“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北京的外交姿态中,这种缓慢但却稳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政策得到了体现。确实,正是在这段时期,对和平共处的强调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特征,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动向。1954年6月,北京在中印联合公报中赞成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国不再是“苏联的最大盟友”,并增加了“核大国”“国际反帝反修统一战线号召者”等国际身份。70年代,中国不但与美国结成战略关系,还赢得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尊重。这个时期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宝贵的国际身份。80年代,中国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身份,形成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融入者”等新身份。90年代,中国以“市场经济国家”“法治国家”的身份融入国际社会。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同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展开全面、正面的对抗,只有在事关危及全球和平与发展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或重大经济利益等原则性问题上,才有必要与之进行斗争。

——摘编自欧阳泽华《对新中国外交的总结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