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842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 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 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13-14高三上·宁夏银川·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科学者何?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民主是叫人去投票,叫人知道对于政治有很大责任,然后自然养成一种政治人才。

——陈独秀《实行民治的基础》

材料三 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

——摘自孙中山《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列举两位宋代主张“格物致知”的思想家。他们“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材料二中科学的涵义是什么?
(4)据材料二、三,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有何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