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

19815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

1979年春,改革开放前夕,沙浦镇(原为肇庆地区高要县沙浦公社)农民陈志雄通过投标方式承包了8亩鱼塘。1980年起,他为了扩大承包经营规模,大胆进行雇工生产,在全国率先冲击禁区,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大讨论。

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雇工经营就必然有剥削,而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不能允许雇工剥削的,这是一个大的原则问题。搞专业承包,不能忘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原则,因而,绝不能允许雇工。

第二种意见否认有剥削,认为陈志雄承包的鱼塘是集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陈志雄雇人帮他管理鱼塘,这同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雇工在性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劳动伙伴关系,他们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劳动组合和协作。陈志雄的收入比雇工高得多,但这种差别是合理的、正当的。对于我国城乡出现的新的经济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支持。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该承认客观事实,陈志雄付给被雇人员的报酬低于他们付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陈志雄的收入中存在剥削是肯定的,而且,雇工越多,占有他人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但这种剥削在我国现阶段是应该允许的。因为我国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出现雇工现象也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既不能不承认,也不能简单地加以禁止,只能限制和引导。因而,主张允许雇工现象的存在,但要加以限制。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出具体政策。

——摘编自柔然《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场著名争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初期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写一篇小论文。
23-24高三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广东省高要县沙浦公社沙一大队有集体鱼塘33亩,过去派几个劳力管理,一年最多收鱼6000斤,扣除成本和各项开支,年年亏本。1979年社员陈志雄开始承包集体鱼塘8亩进行专业养鱼,年纯收入3100元。1980年下半年,他完全承包了这33亩鱼塘,仅半年就产鱼万余斤,纯收入增加到7250元;而且,生产队不花一分钱,不出一个工,就净收入承包金4500元。不久,陈志雄又增加鱼塘承包面积,并扩展分散在四个大队,雇工进行管理。

陈志雄承包鱼塘的事很快引发了争论,众说纷纭。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赞成承包,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为此,1981529日的《人民日报》以《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为总标题,开辟了一个讨论专栏,摘要发表读者的来信来稿。

广东省社科院与华南师院有两人受到讨论专栏的启发,专程跑到陈志雄所在的沙浦公社做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陈志雄的经营方式同旧社会(资本家)实在没有什么差别”,“陈式承包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脱离集体统一经营,已不属集体经济内部责任制性质,而成为资本主义经营,弊多利少,应予限制”。

广东省委责成省农委组成调查组,再赴陈志雄所在地进行调查,地委、县委也纷纷派出专人,前往查明真相。广东省农委调查组很快写出一份《高要县承包大户陈志雄的情况调查》报告,报告肯定了陈志雄在全公社首开专业承包的先例,从而使人们看到承包制的作用和生产的潜力。报告还说,陈志雄这种以雇佣劳动为主的大面积承包“带有一些资本主义因素,但就其经济效果来说,比原来吃‘大锅饭’要先进得多”。另外,报告列举了事实,证明当地推广了陈志雄承包鱼塘的方式后,“既使社员人人有活干,又发挥了专业户的作用,社员收入明显增加,有的困难户生活大为改善”。报告最后归纳了公社党委、县委和地委的意见,一方面对陈志雄等承包大户存在的问题,“大家都同意要坚决纠正”,同时又提出“对推行专业承包生产责任制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认为应当从总结经验教训上去解决,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限制,不宜采取通报批评的办法”。

《人民日报》组织的讨论持续了3个月,于830日结束。在最末一期专栏上,发表了北京读者佘大奴、黄克义写的题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经济——对陈志雄承包有争论的两个问题的看法》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指出:这次讨论,使人们对农村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以后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在认识上又进了一步。对人们解放思想有很大的启发,是一种交流思想、提高认识的好办法。

陈志雄在争论中坚持自己的做法,发家致富。4年内,他向集体上交了承包金14.1万元,向国家交纳税金2900多元。还推广了他的捞鱼花、育鱼苗等技术,有5个社员被他培训成养鱼能手,他光荣地被选为高要县的劳动模范。

——改编自季音《鱼塘风波——一次关于鱼塘承包问题的讨论》(2007年第6期《新闻战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广东陈志雄承包鱼塘一事引发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1年,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他驳斥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极端情况下可以通过禁止进口来保护国内刚起步的制造业。南北战争期间及之后,林肯的经济顾问亨利凯里继承并发扬了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并把自己的经济政策纲领命名为“美国体系”,以显著区分于宣扬自由贸易主义的“英国体系”,即通过高关税、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保护本国纺织、钢铁等支柱工业,同时注重差别关税,对本国不生产的咖啡与茶叶等进口产品予免税或减税。

美、英两国早期发展阶段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率(加权平均数)

国家1820年1875年1913年1925年1931年
美国40%45%44%37%48%
英国59%0005%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同时,对私人资本主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也进行了限制,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3年,毛泽东指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再次强调,“彻底地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的痕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到1957年,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大陆基本上被消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雇工大户”形式出现的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大地上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针对这种情况,1987年党中央提出了“补充论”,“对于雇工人数超过限度的私人企业,也应当采取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逐步引导”。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平等论”,即法律上平等保护和经济上平等竞争。这就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经济获得了和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待遇。

——摘编自李海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英崛起过程中实施的不同经济政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阶段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