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31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制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荜门蓬户(家境贫寒)之俊,安得不有陆沈(埋没)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察举制是什么时期确立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汉中后期察举制难以实行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这种方式有什么弊端?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制度的选拔标准。此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3-24高一上·云南曲靖·阶段练习
知识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