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一屈威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史料二   西方各国都标榜“文官中立”,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当议员,要当议员必须首先辞去文官职务,还规定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或卷入派系之争。文官不得罢工,不得与党工组织和工会发生联系,不得接受政治性捐款,不得参与营利性的经济活动。文官严守“政治中立”,是文官制度的生命和灵魂。

史料三   西方国家公务员普遍实行“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贪污腐败现象,因而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需要保持政治中立,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

(1)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史料二、分析西方实行文官政治中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史料三,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23-24高二上·安徽池州·期中
知识点: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材料二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和调转等事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摘引自吴雪娟《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中英两国文官制度改革(建立)的意义。
文官制度是近代英国的重要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一届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 《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英国近代选举权的变化和文官制度的确立发展反映了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材料一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