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0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主旋律是反帝反封建斗争,如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反帝爱国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等。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运动以1901年为分界,明确标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19世纪传统民族主义运动从组织力量上看,无论是鸦片战争时三元里的社学还是义和团时期的“坛”“券”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机制。他们借以动员民众的手段是传统社会中的揭帖、告白、歌谣、俚语等具有隐秘性和隐喻性的载体。而20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组织力量已是近代临的社团组织,如商会、学生会等。新世纪民族运动的动员手段已经主要是报刊、公告,甚至还有各种公开的演讲、报告等,更多地表现为公共性、公开性的载体。

——摘编自王先明《义和团与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转型》

请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民族抗争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要求:写出选取的尺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3-24高三上·广东韶关·期中
知识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54日, 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 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7 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 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