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标志晚明中国出现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参与。……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实际上就是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过程。农民与土地就此开始分离,开始了非农民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形成,商帮兴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化进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农业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一个农业经济走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过程。

——摘编自万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内外两个角度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赋役货币化的意义。
23-24高二上·广西百色·期中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张居正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赋役改革自宣德年间开始,发展到万历初年“一条鞭法”向全国铺开,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明代赋役改革以来自民间的白银货币化作为前导,具有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所以通过地方一系列赋役改革,最终导致“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役白银化,顺理成章地确立了税收和徭役的货币化。这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重要进程。在16世纪初,中国与世界接轨,体现在市场的连接,推动了白银货币化加速进行。明代赋役改革“一概征银”,这是中国税收制度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中国徭役制度由力役向货币替代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交革直接推动了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农民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而获得独立的自由雇工的身份。这一重大变革,无疑就是英国历史法学家亨利·梅因所谓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也无疑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从人的依附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的转变,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成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改革推动了农业产品必须投放市场,从而促进了农业商品性生产,农民生活日益与市场相联系,使从事工商业更为有利,从而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摘编自万明《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赋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赋役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