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中国古代以官僚制度为特征的国家制度在这一时期的继承与创新中走向成熟。

——田家伟赵媛媛《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探索》

(1)举例说明隋唐时期国家制度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建国初,太祖首先解除了镇和禁军将领的兵权,实行了官兵分离。在中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库,悉隶三司。”这样宰相的权力实际是被分割和缩小了。节度使的所有大权被收回以后,太祖用文人知州,差遣朝廷常参官带着原职原体去管理州或县的政务。“由是内外所授官,多非本职,惟以差遣为资历。”

可是,太祖对地方还不放心,又陆续地在各州设置了通判,通判与知州分廷抗礼,使其互相牵制,这样就多了一层机构,造成了重叠。太祖为了收回财政和经济大权,又在各地设置了转运使、判官、监当和提点刑狱等名目很多的机构和官职在每个机构的下属又设立许多幕职官。

——摘编自赵胜《试论北宋的官僚政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官僚政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23-24高二上·山东烟台·期中
知识点: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政体,三省是对中央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印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史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分封了大量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越来越强大,使朝廷与地方的离心力越来越大。文帝虽采取一些措施,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西汉继用秦朝相制,许多大权都由丞相直接掌握,发生了相权与皇权之争。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推行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摘编自杨正朝《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为“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却逐渐走向反面。

地方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在各路设四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
中央添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定枢密使和三司使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军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权。
军事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收回节度使和大将的兵权。实行“更戍法”,禁军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换一次,将领不动。按照“守内虚外”政策进行军事部署。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