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2829日,《南京条约》在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署。英方为此专门绘制了《<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一图(图3)。该图的绘制与印刷均由英国官方授意,耆英等中方代表在画中的不同形象,反映出英方对中方官员的态度差异,进而影响了清廷对战后中英交涉负责官员的选派。与该图配套的人员名单和相关图像资料,暗示了中方翻译在交涉中的参与和“康华丽”号的精确停泊位置,亦呈现了中方官员在签约谈判过程中的部分表现。该图作者在画面结构、人物形象、设色等方面都进行了精细设计。例如,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签约的钦差大臣耆英,但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英国女王的肖像画。

                         3                                                            ——摘编自王亚楷、李骛哲《图像中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英交涉史实新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绘制及印刷这幅图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这幅图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将图片等艺术作品作为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23-24高三上·江西·期中
知识点:史学研究方法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年来,历史学家注重从长时段出发、运用多种类别史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二   过去英国的东方贸易由东印度公司独占,当英王给予特许状时,尚无大异议。18世纪遭抨击,印度的散商同声应和,主张自由贸易。因工业革命而新兴的工商城市反对尤力,经济学家亦高唱放任论。1813年,政府取消了公司在印度的专利权,仍保留对华贸易特权。工商城市继续指责公司未能适应新工业产品的销售。1831年国会改选,工商业城市获胜。1832年新国会成立,决定自1834年起废止公司的在华专利权,并设商务监督管理在华英商,有裁判权与征税权。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整理

材料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描绘了签约场景和出席仪式的中英官员,几乎是中国读者了解签约现场的唯一图像资料。现存于布朗大学的版画原件,由英国陆军中校普拉特绘制、伦敦市议员穆恩爵士出版,他们的身份暗示着该图与英国军方、政府的紧密联系。选取的都是极容易引发观者共鸣的场景,最终使观众服膺于英国的统治。因此,《签订图》可视作典型的政治宣传画,而其美化鸦片战争的功能,与英国政府主导的一系列“对华作战记”异曲同工。时至今日,西方依然有人仍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存续,与此类服务于政治需求而被构建的历史叙事和图像亦有不可忽视的关联。

——摘编自王亚楷、李骛哲《图像中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英交涉史实新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剥夺的手段,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废止东印度公司“在华专利权”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3)仔细阅读材料三,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的史料类别,分析该论文在史料运用方面值得借鉴的方法。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近年来,历史学家注重从长时段出发、运用多种类别史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二:过去英国的东方贸易由东印度公司独占,当英王给予特许状时,尚无大异议。18世纪遭抨击,印度的散商同声应和,主张自由贸易。因工业革命而新兴的工商城市反对尤力,经济学家亦高唱放任论。1813年,政府取消了公司在印度的专利权,仍保留对华贸易特权。工商城市继续指责公司未能适应新工业产品的销售。1831年国会改选,工商业城市获胜。1832年新国会成立,决定自1834年起废止公司的在华专利权,并设商务监督管理在华英商,有裁判权与征税权。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整理

材料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描绘了签约场景和出席仪式的中英官员,几乎是中国读者了解签约现场的唯一图像资料。现存于布朗大学的版画原件,由英国陆军中校普拉特绘制、伦敦市议员穆恩爵士出版,他们的身份暗示着该图与英国军方、政府的紧密联系。选取的都是极容易引发观者共鸣的场景,最终使观众服膺于英国的统治。因此,《签订图》可视作典型的政治宣传画,而其美化鸦片战争的功能,与英国政府主导的一系列“对华作战记”异曲同工。时至今日,西方依然有人仍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存续,与此类服务于政治需求而被构建的历史叙事和图像亦有不可忽视的关联。

——摘编自王亚楷、李骛哲《图像中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英交涉史实新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剥夺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废止东印度公司“在华专利权”的原因。
(3)仔细阅读材料三,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的史料类别。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