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9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交市,裴矩掌其事。四年,帝将巡河右,先令矩赴敦煌,矩知帝勤远略,遣使说高昌王及伊吾吐屯设,啖以厚利,导使入朝。明年西巡,次燕支山(张掖附近),高昌王、伊吾设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伊吾设献西城数千里之地,六年,置伊吾郡,使薛世雄城之。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王权被看作为国家的标志与象征,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西欧一些民族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要用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四个方面,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诸“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摘编自高向东、高鹏飞《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经营西域的手段,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从民族和民主角度分析16到19世纪西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3)写出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因素,并概述十八大以来民族政策“与时俱进”的表现。
23-24高二上·浙江杭州·期中
知识点: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初期的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若是试图用武力或者外部的行政手段强行改变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实行与汉族一样的政治制度,不仅难以奏效,而且还会激起反抗和叛乱。于是,唐朝在总结了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边郡县,南北朝置左郡右县的历史经验后,首创了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羁縻府、州。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设立羁縻府、州、县共有八百多个。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这些都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政府任命,同时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取消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原有的“可汗”称号,从而保证了中央政府统治和行政管理的统一,避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立与分裂。

——摘编自马敏、钱晓芳《论唐朝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党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融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四个方面,旨在运用具体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谙“与时俱进”的重要性,紧密结合中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不断完善民族政策,并且产生了诸多新“变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摘编自高向东、高鹏飞《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推行羁縻府州制度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不变”与“变”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民族认同感的因素。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友兰认为从先秦以来,中国人鲜明地区分“中国”或“华夏”与“夷狄”,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这种区分是从文化上来强调的,不是从种族上来强调的。《春秋公羊传》也记载了儒家论述“夷夏互变”的大量历史案例。可见,是夷狄还是华夏,依据在于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化而转移,这种依文化辨华夷的观念使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能够通过文化学习相互交融、凝聚。

——摘编自张刚、伍雄武《中国古代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凝聚》

材料二   唐朝初期的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总结了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边郡县,南北朝置左郡右县的历史经验后,首创了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一羁縻府、州,先后设立羁縻府、州、县共有八百多个。加授各族首领担任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这些都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政府任命,同时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取消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原有的“可汗”称号,从而保证了中央政府统治和行政管理的统一,避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立与分裂。

——马敏、钱晓芳《论唐朝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材料三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谙“与时俱进”的重要性,紧密结合中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不断完善民族政策,并且产生了诸多新“变化”。

——高向东、高鹏飞《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的民族观,并简要分析这种民族观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推行羁縻府州制度的原因及该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并从法制建设、民族工作主题、民族工作新内涵三方面简述该政策在1978年以来“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谙“与时俱进”的重要性,紧密结合中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不断完善民族政策,并且产生了诸多新“变化”。

——高向东、高鹏飞《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并从法制建设、民族工作主题、民族工作新内涵三方面简述该政策在1978年以来“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