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地方自治

材料一   “地方自治”作为西方民主制度发展过程中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有效路径,被近代中国开明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所接受。甲午战后,维新派大力提倡地方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思潮逐渐兴起,并对统治阶级中部分开明人士产生影响。

迫于要求地方自治的舆论压力,1908年清政府拟定预备立宪《逐年筹备事宜清单》,对地方自治的实施步骤作了统筹规划。1909年后,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等文件,仿效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制度。清末地方自治分成两级,以府、厅、州、县为上级自治,以城、镇、乡为下级自治,而省级没有明确规定实行自治。《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明确地方自治范围包括本城镇乡之学务、卫生、道路工程、农工商务、救济慈善事业、公共营业、筹集款项等方面,同时规定“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受地方官监督办理自治”。根据规划方案,要求至1914年地方全部成立地方自治机构。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受到了地方绅商阶层的欢迎,但筹办自治过程中因地方官办理不善、征收自治费等引发的骚乱事件遍及全国15个省区。1914年,袁世凯下令取消各级地方自治。

——摘编自孙婷《清末地方自治研究》

材料二   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1924年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清末地方自治运动。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地方自治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3-24高三上·北京丰台·期中
知识点: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80年代起,为满足“乡村工业化”带来的社会治理需求,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地方管理法》,准许各地在维持原有教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成立“治安和改良套员会”“卫生委员会”等法定专门机构,行使部分管理职能。这些机构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吸引了大量会业家参与。同时,法律规定,这些专门机构的成员通过选举产生,这为既拥有财富也能对教区居民发挥影响力的工厂主金业家群体提供了参政的便利。……1835年颁布《市政改革法》后一些工商业中心获得了自治城市的法律地位,

——摘编自尹建龙《英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群体与地方治理》

材料二 1909年1月18日,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谕令谘议局办处兼理地方自治筹办事宜。《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按照章程,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受地方官监督办理”。“议事会决议事件,由议长副议长呈报地方官查核后,移交城镇董事会或乡董,按章执行”,“议事会与地方行政与自治有关事宜有关各件,得条陈所见,里候地方官核办”。

——摘编自孙婷《清末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的主要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救亡图存首在兴民权,兴民权首在地方自治成为晚清社会共识。1907年清政府民政部在京师试办地方自治,并告示称尔等须知地方自治系国民应享之权利和义务,将来公开国会,选举议员,均以此为基础1909年清政府颁布《自治研究所章程》,要求各省城及府厅州县各设一所,所长由公举士绅担任,具备选民资格的人可以成为学员,主要学习各国法律、地方自治章程等;此后清廷又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等,主要涉及学务、卫生、道路工程、农工商务、善举、公共事业等。1910年底,直隶、湖北、湖南等省培养的自治学员在三千人以上,四川更是在万人以上,晚清地方自治初具规模。

——摘编自樊实秋、吕渊《晚清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自治》

材料二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选举法》,规定乡镇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出现了村民自治,并伴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迅速普及。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1983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实行村民自治的思路。19942月,民政部发布的《全国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的村民委员会民主制度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1998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全面展开,民主形式更加多样,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摘编自杨原、刘玉侠《新中国成立60年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村民自治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推行地方自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村民自治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6世纪起就实行由国王任命的治安法官主导下的法治型地方自治,行政只是治安法官的一种附属职能。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地方治安交给了警察部门,司法由改组后的统一法院承担,地方行政交给了新建的地方政府。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该法案确立了地方共同体自治原则,地方事务由全体地方居民自主决定,建立经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根据工作需要,议会下设各种议会委员会,为民众提供生活安全保护、教育卫生服务,办理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事务。

——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等

材料二   1905年后,受西方地方自治思潮影响较深的上海、天津、湖南,在绅商的倡导和开明官员的支持下,开始了地方自治试验。在全国上下的呼声中,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政府规定城镇乡设议事会和董事会,议员由选民自由选举,议决问题取决于多数;议事会是议决机关,董事会是行政机关,后者由前者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同时规定不识文字者”不得为选民,居民必须年纳正税或本地方公益捐二元以上才可充当选民;“地方官有申请督抚解散城镇乡议事会、城镇董事会及撤销自治职员之权”。此后,在张謇等新式绅商的努力下,各地的自治活动渐入高潮,至1911年,全国各地成立的自治会、自治预备会等团体达五十多个,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地方自治相比,晚清地方自治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