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周边众多民族,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秦王朝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3郡,汉王朝则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酒泉等郡。边之郡县,既任命汉族的官员,谓之以流官治其土,又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谓之以土官治其民。鉴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边郡之税一般无定制定颜,甚至可以减免,爽首领也只需解纳土贡。为充实边那,秦议还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成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各民族结友好关系。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以德治为主,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反对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并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平定突厥后,唐王朝在其原地设置府州,以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袋其职,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被不断推广,以致羁縻府州遍布于唐王朝各边疆民族地区。

——摘编自李饮《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23-24高二上·甘肃武威·期中
知识点: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为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向制度化。

——摘编自《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被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此基础上设立都护府,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患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有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