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4 组卷59

材料: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知识点: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向来有基层自治的传统。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自秦以降,地主和农民都成为统一的"编户齐民",家户成了主要生产单位,农民和政府的主要联系就是税收,所谓"纳完粮,自在王"。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成了自主经营的主体,农民自主空间都得到空前释放,村民自治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发端于中国农村自发的民主实践。1980年,广西宜州合寨村出于社会治安管理的迫切需要,农民自发组建了一种全新的治理共同体--村民委员会。这一做法迅速受到中央肯定。1982年,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身份被写入宪法,成为国家根本大法规定的正式制度。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标志着我国以村民权利为本位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式建立。

——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的基层治理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基层治理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实践的重大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