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2年,中东已分裂为以纳赛尔为首的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权与沙特领导下的保守的君主制国家两大阵营,阿拉伯冷战与美苏冷战相互交织。在1960年到1967年间,埃及与苏联先后达成数笔武器交易。从1964年到1967年间,以色列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共购买大量武器。以色列是中东乃至世界最贫水的国家之一,约旦河供应了以色列约三分之一的水需求,但自1964年以来,阿以双方竞相破坏对方的水利工程和设施,客观上也为六日战争的爆发营造了一种紧张气氛。1967514日,埃及宣布军队处于戒备状态,向西奈派遣军队,要求联合国紧急部队全部撤走,宣布关闭蒂朗海峡,封锁亚喀巴湾。然而,由于此前以色列领导人曾声称,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将被视为是一种宣战行为,因而纳赛尔的做法显然越过了以色列的“红线”,从而加速了1967年中东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齐淑杰、谢立忱《1967年中东战争爆发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的影响。
2023·河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往来的主要通道,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法国主导修建,此后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苏伊士运河逐渐被英国控制,成为其工业和运输的大动脉,二战后,由于各殖民地人民的觉醒,独立运动不断,埃及人民也在争取彻底的民族独立。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国认为这是强行抢走英国财产的行为,法国也颇为恼火。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恩怨以及领土争端,以色列一直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存在着很深的怨恨和战争的可能性。1956年10月29日,充当英、法联军马前卒的以色列率先发动对埃及的进攻,英法联军要求埃及让出苏伊士运河区,埃及断然拒绝。1956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合国提案要求英、法立刻停火,联合国大会通过这一提案。同年11月5日,苏联提议和美国共同出兵埃及,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联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英、法被迫在1956年 11月7日宣布停火,1956年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

——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中东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的一次战争。以色列自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在外交上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遭遇重挫的同时,与一些西方大国的关系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石油作为斗争的武器。面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带来的中东版图和局势的新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推行的战略是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保持阿以双方低强度的对抗,以从中控制和在中东争夺大国霸权地位。但是,这种“不战不和”的压力已经开始破坏阿拉伯国家脆弱的联合,1971年叙利亚和约旦关系紧张。但同时这种压力也促使他们决心用一场战争来打破中东地区的这种“不战不和”局面,赢得自己的要求。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巨大胜利也使以色列人更加自信和充满优越感,热衷于以强制胜,轻而易举的获胜消解了他们在建国初期所具有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举国上下陶醉于胜利之中而麻醉大意。

美国在战争期间向以色列空运军火,阿拉伯产油国在科威特召开会议,宣布它们将从当月起逐月削减石油产量的5%,直至以色列从全部所占领土撤军。一些欧佩克成员国迅速将油价提高50%。战争进行到第三周,埃及和叙利亚都面临着军事失败,在美苏两国的调停下,达成停战协议。1973年“十月战争”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是美国事实上恢复了此前的影响力。

                           ——摘编自贾延宾《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

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