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20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走向专制暴政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宗正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明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13-14高三·江苏·阶段练习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早期国家的官制相比发生的变化,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2)据材料二概述汉代诸侯王的政治权力发生的演变。

材料三   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1个大区,由中书省的派出代表机构“行中书省”主管各大区的军政大事。这样,行中书省就成了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了。今日中国地方的最高行政区划为“省”,即本源于元朝的“行省”。

——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


(3)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对地方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四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不同看法,分别说明其成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的官制,是沿袭秦朝的。秦制则是沿自列国时代。中央最高的官为相。秦有左、右,汉通常只设一丞相。丞相之副为御史大夫。武官统称为尉。中央最高的武官,谓之太尉。这是秦及汉初的制度。……又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三公分部九卿,亦无理论根据。有大事仍合议。

——《吕思勉讲中国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皇祖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与汉初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2)秦汉的这种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从汉武帝时就着手解决,最终演变成材料二中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