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富户手里。广大无地或土地不足的贫苦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及富农的土地,租额一般是收获总量的50%~70%。随着日本帝国主又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深入,掠夺也在加紧。广大农民在忍受着封建剥削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双重痛苦。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保障了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让他们团结在抗战的旗帜下,以民族利益为重。其主要规定包括:地主未得租户、佃户或半种户同意,不得将地转租、转佃、转半种于他人;地主之土地收入,不论租佃、半种,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钱主之利息收入,不论新债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得超过一分(即10%)。

——摘编自达风云等《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土地政策初探》

材料二   19465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或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土地改革内容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土地改革内容差异的原因。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将土地所有权思想具体阐释为“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土地现有地价归地主所有,此后因社会经济发展之“增价”则归于国家。在1919年“双十节”的演讲中,他提出要防止私人垄断以及资本专制。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地主垄断土地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以致形成资本集中与社会的贫富悬隔,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由此产生。1924年,孙中山在《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的演讲中指出,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如果这一群体不能觉悟起来促成三民主义的实行,“就是我们的革命一时成了功,还不能说是彻底”。

材料二   19482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由“中国土地改革协会”起草的《土地改革方案》,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耕者有其田,所以全国农耕土地,应自即日起,一律归现耕农民所有”。“协会”领导人萧铮指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待农村经济复苏之后,再逐步实行大农场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学桃《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465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思想内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当时制定土地政策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进步之处。
【中共土地政策】

材料一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就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地开展起来。在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农民政治、经济上的翻身,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他们拥护共产党,纷纷参加红军,慰劳红军,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材料二   1947年6月至8月,人民解放军渐次转入战略进攻和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正如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三分之二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为了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改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和1947年土地改革的相同之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