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7 组卷1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汉初延续了这项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互相包庇的现象。于是,汉文帝又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巡视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他负责考察地方的政情民意,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发展历程。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刺史制度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知识点: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汉文帝时开创了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可以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晚期,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权、领兵权,对所部郡县实行管理。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刺史制的特点,指出其与秦朝监郡御史的相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延续了秦代御史监郡的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互相包庇的现象。于是,汉文帝又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巡视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他负责考察地方的政情民意,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东汉建立之初,为迅速消灭割据,加强地方军政协训统一,以应战时需要,光武帝往往拜心腹重将为州牧(刺史),或委任原割据务力头目为州牧,以笼其心,祚其力。因战时经济政治的需要,光武帝还扩大了州牧对地产政务的参与权,并且自光武帝时,州牧在政务上也领导了郡守。不过,刘秀今州牧统兵、领郡县乃为迅速平定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之需要,其后,“遂罢州牧,复反刺史”,然光武及继承者在剥夺州牧军权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其行政权力,乃至后来又不得不在一部分乱州重新委任刺史领兵作战。这一时期,刺史、州牧只为反复,但无论是州牧,还是刺史,其主要职能乃是地方官之治州抚民。东汉末年的州心,利史“内亲民政,外领兵马”,势大权重,跨州连郡,割据混战。

——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期刺史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刺史制度的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是我国巡视监察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包含许多有关巡视监察内容。汉代制定的两部最重要专门监察法规《刺史六条》与《监御史九条》,规定了监察人员巡视监察之职责,开古代专门巡视监察立法之先河。作为“天子耳目之司”的刺史是中央派驻地方代表皇权监督地方各级官吏的国家人员,只相当于俸禄六百石的中小县令,但其代表皇帝,故可依《刺史六条》监察本部州二千石地方大员。其在地方行事之原则为“小事立断、大事奏栽”,其本身不受其他行政权力制约,而仅直属于皇帝,直接向皇帝负责。汉代作为“一州之表率”的巡视监察官员,所选之官不仅需熟悉本朝律令法度,有较高文化素质、管理才能,还需具有不附权贵、刚正不阿等道德品质。

——摘编自陈兵《论汉代巡视监察制度及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明朝对地方的巡视大体分三个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当地方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最高统治者有时临时专派政府大员到地方巡视查处。明初朱元璋在委任按察使巡视下属州县的同时,又经常派遣监察御史出巡地方。监察御史可以举劾按察司,同时按察司也有对监察御史的弹劾权。另外为了牵制权力日益增长的巡抚,朝廷有意地通过巡按对其实行牵制。同一系统内部的巡视官,也有互相监督的机制。

——摘编自荀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巡视监察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巡视监察制度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