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0
白银货币化

材料一   白银货币化促进了明代的社会转型,也即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一进程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进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服役)到纳银不当差,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形成。

进程二:促进了农业走向商业化的过程。

进程三:促进市镇兴起,推动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

通过海外贸易,大量外银流入中国。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在这一时期是促使全球贸易诞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是凭借本土的变革需求主动走向全球,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的。在16世纪,全球经济体系并不是西方创造的,明代中国曾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初步的建构,为此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高寿仙《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国向近代的转型——访万明研究员》

材料二   白银货币化,使朝廷不能凭借国家权力,把发行货币作为聚敛财富、解决财政困难的手段。白银货币化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国家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正是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才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实际上,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

——摘编自陈昆杨小玲《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材料三   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只是作为交换手段和价值符号的货币,只代表着一种兑现财富的能力。所以,通过国际贸易,以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换取“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也不能成为工业原料的白银,并不一定获得真正的利益。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

——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


(1)依据所学,简要说明白银货币化的形成。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白银货币化的诸方面影响。
23-24高三上·北京·开学考试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在世界的货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编自《明实录》

材料二   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

——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

材料三   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而导致的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1935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

——摘编自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财政收入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明代改革的角度简述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的背景。简述民国时期中国货币的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白银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权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白银货币化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国家无法象印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正是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白银在民间的普遍使用,才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实际上,白银货币化冲垮了钱钞本位而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摄取社会财富的难度和成本,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经济权力由此受到严重削弱。更进一步地,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

——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5年11月3日正式宣布实施法币改革。币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不仅迅速化解了金融危机,而且通过加大货币流量的办法,使原本不断下跌的物价得以迅速回升,重新刺激了工、农、商各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渐趋繁荣。它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大量使用笨重且不统一的金属货币的习惯,不仅顺应了历史潮流,也便利了商品交换,同样对经济生活益处极大。而废除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卖银换汇,稳定法币汇价和金融行市,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将全国存银1/3以上统统收归国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法币的发行,而且也极大地促成了汇价的稳定。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的货币变化背景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和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货币发行使用的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