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图书馆”是从宫廷的“档案馆”起步,名称各有不同,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唐以降,书院兴起,无书不成书院,极大地推动了藏书风气的兴盛,印刷术出现之后,书籍实现了商品化,从官方到民间,藏书之风弥漫,宋朝各地州学都建有藏书楼;私人藏书更胜官方,“仕宦稍显著,家必有书数千卷”.宋元以来,江南兴盛,文化繁荣,是读书人和藏书人比例最高的地区,藏书楼比比皆是.……中国传统的这种藏书,核心是“藏”,藏书的目的:一是传于后代,二是保值增值,并不与阅读有多少直接关系.书只是一种秘不示人的古玩、古董和艺术品,而不是一种读物,对他们而言,书籍只是物质象征,而不是精神财富.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

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藏书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23-24高三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
知识点: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擅长建筑的罗马人修建了许多图书馆,圣奥古斯丁将图书馆分为希腊馆和罗马馆。在公元4世纪的罗马城,至少有28座图馆,藏书达两万卷。不仅帝国范围内的每座城市都有图书馆,而且很多个人也修建藏书楼来斗富。……进入中世纪后,蛮族兴起,斯文扫地,仅有的文字与经卷被秘藏于修道院中……直到大学出现以后,欧洲才出现了面向世俗的图书馆。……976年,哈里发哈基姆二世在科尔多瓦建立了一家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超过40万册,这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科尔多瓦被十字军“收复”后,基督教统治者令人惊讶地把图书馆看做战利品,并促进了对许多阿拉伯作品的翻译,这些藏书成为欧洲走向文艺复兴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中国的“图书馆”同样是从宫廷的“档案馆”起步,名称各有不同,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代的南北七阁等。唐以降,书院兴起,无书不成书院,极大地推动了藏书风气的兴盛。印刷术出现之后,书籍实现了商品化,从官方到民间,藏书之风弥漫。宋朝各地州学都建有藏书楼;私人藏书更胜官方,“仕宦稍显者,家必有书数千卷”。宋元以来,江南兴盛,文化繁荣,是读书人和藏书人比例最高的地区,藏书楼比比皆是。……中国传统的这种藏书,核心是“藏”,藏书的目的:一是传于后代,二是保值增值,并不与阅读有多少直接关系。很多书只要进了藏书楼,就被束之高阁,与读者隔绝。书只是一种秘不示人的古玩、古董和艺术品,而不是一种读物。对他们而言,书籍只是物质象征,而不是精神财富。

——以上均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图书馆在西方与中国的异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中国古代藏书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穆斯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

——摘编自吴长春《阿拉伯文化传播到西欧的途径》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帝国统治下西班牙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中,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清规是首要的任务。在10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大城镇中出现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教授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学生大多是工匠和商贩的孩子。教皇、皇帝或国王给很多大学颁发特许状,给予大学及其学生以某些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拥有司法权。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育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全社会人口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教育,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得到学位的人更少。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局限性及其所蕴含的积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